人为什么要读书?这首清代古诗,4句话给出了答案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茶余饭后,我们都只想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刷刷八卦新闻,看看短视频,读书似乎已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时代还有必要读书吗?这首清代诗歌《读书有所见作》告诉大家,不仅要读书,还要持之以恒。
读书有所见作萧抡谓(清)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人的心灵就像茁壮的苗子,需要滋养才能好好生长。
苗木要靠泉水来灌溉,心灵则需要理义来润泽。
一天不读书,我的心中就没有好的想法。
一个月不读书,我的耳目就会反应迟钝,丧失锐气。
这首诗,意思并不难懂,但诗人通过浅显的道理,让我们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首联,诗人用了一个贴切的比喻,将心灵比喻成苗子,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没有得到滋养,人心就不能成长。
颔联,诗人接着阐释其原因。因为读书才能带动心灵的进步,就像禾苗需要泉水灌溉一样。
颈联和尾联,诗人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这里,读书对于诗人来说就像吃饭一样重要,一天不读书就会才思枯竭,一月不读书就会耳目丧失灵性。
其实,最后两句是在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首先,书籍能让人富于智慧。当你对一件事情冥思苦想而不得时,翻开一本书,会让你恍然大悟,原来古人早已告诉我们答案了!所以,诗人才会说天天都要读书。
其次,书籍能改变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的人,气质和谈吐都会不同。而一个过于关注世俗事务而从不读书的人,常常会让人觉得乏味。宋代诗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
对于每个热爱智慧、重视心灵的人来说,读书就是世界上最为快乐的事情。
深夜孤灯下,静坐于书阁中,手捧一本好书,徜徉在书香中,你的思想就开始遨游,如同进行一场长途旅行,让你足不出户就能环游世界。这一路上有艳丽鲜花,萋萋芳草,让人沉醉,乐而忘归。读到妙处之时,就如同旅行中看到了一处奇异的风景,让人心灵震撼。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但愿你还能从容地走进书的世界,从读书中找到智慧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