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啥写啥】漫无目的开脑洞
第一次知道现实魔幻主义这个词还是在ban佛老师的帖子里看到的,我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产生的违背大众主流认知的价值观或者意识形态,却又客观普遍存在的现象,就可以将之称为现实魔幻主义。
原本我一直以为现实魔幻主义仅适用于ban佛老师这种喜欢深挖各种奇葩的商业逻辑或者实事报道的人,最近我却发现一切事情,现实魔幻主义其实可能根深蒂固地植入到各个领域。
事情起源于一次线下的行业讨论会议,大家可能都接触过比较官方的大型行业讨论会议,主办方邀请一些头部大佬上台吹X,比如家电就找格力美的之类的,上台讲一讲未来中国家电市场的大好形势,增长趋势,假模假样地分析一下当前的市场变化、适当释放一些公司对这个领域的利好信号和商业规划。通常来说这种会议属于商务人员专场,听不听得懂另外说,信不信也由得你,现场人脉资源和商机的信息交换或者制造(伪共识对市场来说也是共识)才是会议的主要目的。
这种大型会议通常伴随着一些圈内线下讨论,你早上看到西装革履在台上意气风华的大佬们,晚上就穿着T恤拖鞋出现在烧烤摊,几个公司的CTO和创始人一边就着羊腰子发起猛烈地进攻,一边怒斥着这个没有创新性生产力的国内科技行业市场迟早要完。这种时候你能听到的信息真实性要比你在大会现场听到的X水更有价值,因为这些信息往往代表着真实的行业现状不可描述的痛点和发展方向,如何利用当前不对等的资源,满足甲方爸爸的虚荣心,还能利用信息不对称伪装出对标漂亮国的产品。
既然谈到了酷炫的产品,免不了做了点VR方向的讨论,毕竟随着乔帮主过世,每年都要有一个能和自家产业结合好跟投资人吹水的标签,毫无疑问,2021年的标签就是“元宇宙”。而对我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虽然我任职的行业属于虚拟数字人范畴,但是我每年都在关注虚拟数字资产和VR平台的数字孪生呈现方式(其实以现在的技术发展状态就是模型丢眼镜里头做点交互)。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当天讨论的场子热起来之后,议题来到了我参会最关心的一件事情:当前VR资产制作的需求和传统的3D资产需求差异。简单来说,虚拟数字人作为一个资源消耗的大户,我很怀疑其跟现在VR平台缓慢发展的算力什么时候能达成一个平衡,因为这意味着头号玩家这种酷炫的内容体验初步在VR端进行实现。
这个问题我反复想了很长时间,然后我被一个论点顶住了——以当前VR的呈现效果来看,技术面所谓的精度并不完全是吸引玩家使用VR的主要特征。仔细想了下:
16年是VR投融最疯狂地一年,也是资本市场最看好这个新兴赛道的一年,但是双十一天猫节,销量最高的VR产品是一款手机盒子SJG-V8。而从国际市场来看,全年的销冠是三星Gear VR,也是一款手机盒子,其次是索尼PSVR。这些所有的产品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内容。就我个人体验而言,当年的设备体验肯定是以Rift和HTC为第一梯队,手机盒子只是一个拥有伪VR体验的套件而已,但是技术指标更高的VR设备并没有获得大众的青睐,原因很简单:硬件成本、配置难度、内容成熟度和粘性,都远没有达到用户消费的阈值。所以市场最终的选择,会是一款"尝鲜式"的产品。
基于这样的数据,回到2021年的虚拟现实市场,在设备体验和价格有了一定进步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在当前最好的VR设备上承载高精度的内容和体验?其实未必,虚拟数字人是个好东西,但是距离怼到VR上还有相当的距离,现阶段的成本和呈现结果都不是一个最优解,也缺少合适的落地方向和适用群体。我最后的结论是:能率先占领当前市场的,会是看起来牛逼,但是实际上技术成本极低的产品。
举个例子:
现在比较好的AR体验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
而市场上量级最大的AR产品差不多是这种形态
怎么评价呢,后者的技术含量,早在13、14年就有成熟的SDK供开发者开源和使用了,例如Vuforia,Youtube随便一搜都有大把的教程,你只要学过一周的C#代码,都能把这个效果在Unity里面复现出来。
但是就算到了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依然是特别酷炫的东西。家长和小孩都会为了这个所谓的AR教学和卡片呈现的效果感觉惊艳不已,相比之下,前者动辄5W RMB还有价无市的设备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除此之外,要达到前者的效果,需要的硬件研发资金量和开发人员质量,门槛不是一般地高。对于市场来说,颇有点高处不胜寒的味道。从业者很难走出这种认识上的死胡同,尤其技术人员,经常会以实现手段为导向。这就导致了技术和用户画像产生了极大地局限性和割裂,传统行业需要一个年轻的跨界选手来进行破圈,从而在两者之间产生融合。而实际情况是,单纯从业务方向考虑,完全可以拿出10%的技术,在传统行业产生1+1>2的最终碰撞。
我开始思考,如果元宇宙是一项产品,那我们该如何用一句话解释它。正如当年第一款游戏被发布的时候,开发者是如何向大家普及什么是游戏一样。
维基百科关于对“游戏”的描述多达三百多个字,我觉得这是不利于科普元宇宙这种本身构成和支撑技术就非常复杂的存在的,思来想去,我能想到的元宇宙定义是:
元宇宙是没有目标和规则的游戏
有了这个结论之后,不难想象,要支撑一个没有目标和规则的游戏世界,那基础支撑不还是数字孪生么?再细分一下,其实还是虚拟数字人、虚拟现实、大数据这些事,底层的东西没有根本变化,但是盒子变了,装的还是白酒,但是价值不一样了。如果真地想投资元宇宙,把从大数据到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AI这些领域每年沉淀下来的公司找出来再投资一遍就可以了,何必找什么上市公司(当然,投资目的是不是真的看好技术这么一回事就另说了)。所谓的科技行业最顶流的东西,难道拆开之后里面就是一个赛博朋克版本的旧酒装新瓶么?
也未必。元宇宙确实是一个非常时髦、酷炫且极具资源垄断特性的事情,因为在这个大家都活跃的线上世界里,你的支付、身份识别、行为等一切在真实世界中已经被瓜分的个人特征和资源,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再属于你自己,制作公司能在技术层面上轻松剥夺你的所有权。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知道了元宇宙是“What”的背景下,“Who”的问题就显得很微妙了。元宇宙会是由谁来做?这么一个东西,真的是一家科技公司可以最终掌握的吗?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把自己最后还掌握在手上的个人特征属性,交给一个第三方的公司去支配的话,那所谓的“科技发展”绝对是人类发展史上最“现实魔幻主义”的事情了。诚然,它能解决现在人类社会对一系列资源分配和运转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自主权,为了生活和便利,把个人权利让渡或者出卖给了这个庞大的科技怪兽。这一瞬间我脑海里浮现出,头号玩家里面,平民居住的那个城中村:
元宇宙的概念是当前主流的各种科技顶流技术的一个总和,大把的公司也可以说自己跟元宇宙沾边没什么毛病。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已经不那么期待元宇宙可以带来的娱乐体验和发展了,因为科技本身带来的,还有对人的控制力、对资源的垄断以及更可怕的结果。
不过,还很遥远,希望这个世界的制度发展速度能跟得上技术的发展
祝大家国庆快乐,还有一天就结束了,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