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大科技专项邀帅才揭榜
原标题:武汉十大科技专项邀帅才揭榜
今年继续支持来自海内外的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行业领域名家名师名匠。一经认定后,分别给予相关人才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6万元资助资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通讯员 熊欢 陈达
一年之计在于春。1月29日,武汉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大会明确,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据介绍,今年武汉将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实施10个科技重大专项。同时,在数字经济领域征集发布200项以上的应用场景,重点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和吸引集聚博士后人才等政策。
2022年4月,经报国务院审核同意,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批复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部署,明确武汉科技创新中心的规划布局。我国又一个区域创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实施10大专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武汉市科技局局长盛继亮介绍,今年武汉将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实施10个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个项目最高支持3000万元。
10大科技专项初步确定为:新型显示、特种光纤、航天动力系统、5G+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动物疫苗、生物工程、碳中和。
今年武汉还将系统推进中试平台建设,计划新增备案50个、提升功能20个,重点新建10个市级中试平台。对年度考核优秀的中试平台,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对重点建设的中试平台,按照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2000万元;优先支持中试平台实施的院士专家重点成果转化项目,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
计划重点建设的市级中试平台领域初步确定为: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物工程、创新药和高端制剂、小卫星制造、高性能钛合金零配件、表面工程新材料、生态环境化工与低碳技术转化、网络安全。
征集发布超200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武汉市经信局局长杨相卫介绍,今年武汉将主要从5个方面推动支持产业创新。
创新平台方面,推动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为高速光互连和光传输芯片等6个领域提供中试平台,支持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精密制造等4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氢能、北斗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氢能燃料电池中试研发基地、北斗终端设备研发平台。在半导体先进电子材料等领域培育新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集群培育方面,支持光电子信息、“武襄十随”汽车集群2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加快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新增新能源汽车产能20万辆。支持网络安全、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2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企业成长方面,力争创新型企业增至3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200家。
产品推广方面,征集发布300项以上工业领域新产品、新应用、新场景,在数字经济领域征集发布200项以上应用场景,新建标杆场景10个,举办10场以上数字应用供需对接活动。
人才选育方面,选派150名以上高校专家驻点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武汉英才”最高可获百万元资助资金
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姜铁兵介绍,武汉近期将重点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和吸引集聚博士后人才等政策,继续支持来自海内外的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行业领域名家名师名匠。一经认定,分别给予相关人才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6万元资助资金;对武汉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科创平台建设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的顶尖人才(团队),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供综合支持。
同时,对在汉重点高校院所、实验室和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点用人单位,赋予其“武汉英才”举荐权,按程序认定后享受相应政策支持。
近期武汉已经出台政策措施,支持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吸引集聚博士后人才。在生活待遇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博士后流动站全职在站博士后人才、用人单位新引进的出站博士后人才,给予相关补贴。在发展支持方面,创新团队引进出站博士后人才,可申请使用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出站博士后人才可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业绩特别突出的可推荐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在服务保障方面,出站博士后人才可享受人才租赁房租金减免及相关购房便利。
做强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孟武康介绍,围绕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做强做实创新发展链条。
在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方面,加快推进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等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预研预制,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
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新创建5家产业创新中心,提升294家企业技术中心、206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效能。围绕“光芯屏端网”、汽车、大健康等重点产业,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提升产业创新能级方面,加快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集成电路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商业航天及北斗应用等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电磁能、量子科技等5大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方面,围绕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10个特色创新示范区、10个环大学创新街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