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我坚持最久的运动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文|二公子羽毛球是我坚持最久的运动,虽然水平有限,以出出汗参与全民健身为主,但背着一支球拍进出球场的感觉让我情有独钟——有点像仗剑行走江湖,在不同的城市里,和南来北往的朋友切磋,体会来自五湖四海的球风和人情。我居住的城市,位居改革开放前列。商业区西装革履的精致白领,下了班去打羽毛球的行头也不差,签名版的球衣、最新式样的球包或者限量版的球拍,屡见不鲜。大家打球订场,流行使用手机软件预约,习惯报上英文名字,AA制缴费。大家球技有好有差,但遇到女士都会让分,输球不输风度。而且羽毛球场的管理员都恪尽职守,开始前打扫好球场挂好球网,等营业结束时间一到,不管你打到几分,是不是战况胶着,场地一定关灯闭馆,严格体现着契约精神。去到南方,因为白天闷热,不少球馆都是晚上才开的。一次球友约我去一处被球界称为“圣殿”的球馆,我提早前往,一进门就看到走廊里挂着众多世界冠军的巨幅海报,回想起这里过往惊心动魄的比赛,让人不免心潮澎湃。唯独球场空空荡荡,晚饭时间都过了也没个人影,让我怀疑约错了地方。到了晚上8点,终于陆陆续续有人来报到了,到夜里十一二点场地才全满,终至人声鼎沸。我准备走的时候,还不断有人刚刚来。正如我不适应当地节奏,南方球友也觉得我到得早走得也早,仿佛迟到晚退才是正常。他们打球到凌晨一两点,打完了球直接去吃宵夜。一个周末,就在一场球、一煲粥里过去了。后来我又去打了几次,每次都让我觉得一天生生被拉长了。我虽然跟他们在一个时区,却过着有时差的生活。在北方,球馆里又是另一番景象,比如运动饮料远不如泡着银耳枸杞红枣的保温杯多,还有很多扇着折扇蒲扇志愿担任司线兼顾评球的人,完全不理会“看球不语真君子”这个行规,可真是热闹。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个人问题”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个人问题投稿
yourproblem@lifeweek.com.cn
微信公号投稿
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读者来信投稿
letter@lifeweek.com.cn
生活圆桌投稿
roundtable@lifeweek.com.cn
头条号“粉丝信箱”
toutiaoxinxiang@lifeweek.com.cn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周新刊「夏日阅读:是时候拾起漫画了」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