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摩天娱乐棋牌(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点击 乒乓 即可关注
欢迎登录乒乓网pingpangwang.com; 订阅优酷“乒乓网”查看更多比赛教学视频
乒乓网私人教练栏目正式开通,欢迎各位在本文章最下面右下角的“写评论”处进行提问,我们每天将会精选一个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湿父:
横拍不存在说哪种握拍好或者不好,只能说哪种握拍方式最适合自己,有的人掉腕握拍也一样拿冠军,冠军是哪种握拍最适合你的动作结构。握拍没有说一定要按照哪种标准,握拍的方式上千种,每一个运动员的握拍都不同,因为每个运动员的打法不同,他们的个人特点也不同。所以我下面只是针对这两种握拍,分析一下横拍深握、浅握的特点。
在《全民学乒乓横拍篇》第一集中,我详细讲解过横拍的几种握拍方式,我们再一起回顾下,文章结尾大家也可以好好看下视频,更加直观一些。
深握和浅握的优缺点分析
深握优点:击球稳定,上台率高,发力平稳。
深握缺点:正反手转换,需要轻微调整握拍,机动性较差。
浅握优点:正反手切换自如,便于手腕发力。
浅握缺点:手腕稳定性较差,需要极强的手腕控制力。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深握和浅握的要领
深握:横拍深握拍柄握的比较靠上,中指扣在拍肩处,虎口和拍肩紧紧贴住。
深握在正手发力的时候,食指要协助发力,可以稍微向上移动一点帮助压住拍型。反手攻球或快拨的时候,大拇指要稍微向上移动帮助压拍。
深握的优势在于,击球的稳定性高,拍型不易变形,上台率高,适合快攻打法,但是在正反手切换的时候,由于手指比较靠上,拍子捏的较紧,不便于正反手的切换。
因此横拍深握又分为深握正手利和深握反手利两种
深握正手利:虎口的位置偏向拇指。
深握反手利:虎口的位置偏向食指。
我们来看一下深握正手利和深握反手利的握拍上面的区别
深握正手利的虎口偏向食指,拍面紧紧贴着大拇指,利用大拇指作为受力的支撑点。
深握反手利的虎口偏向大拇指,拍面紧紧贴着食指,利用食指作为受力的支撑点。
对于初学者而言,横拍深握能够比较好的让初学者固定好拍型,让手腕不会乱翻动,从而稳定的击球,更好的体会小臂挥动和转腰。一旦手臂力量起来了,手腕稳定性增强了,应逐渐的改为浅握,这样更利用今后搓球技术、弧圈球技术、发球技术、台内球技术的学习。
浅握:横拍浅握拍柄握的比较靠下,中指位于拍柄处,虎口轻微贴住拍肩。
浅握的好处是,正反手切换自如,手腕转动灵活,便于制造旋转和摩擦,利用手腕的爆发力可以增强球的力量、速度、旋转。特别是在搓球、削球、弧圈球、发球时比较明显。但是由于浅握握拍比较松,因此球拍的稳定性相对于深握而言更难控制,如果手腕没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极强的手感,浅握容易造成击球的失误。
深握和浅握的技术运用
浅握:一般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手腕发力的时候,多采用浅握。比如:发球、搓球、拧拉、挑打、晃撇等等。
在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对于手腕的主动发力和灵活性要求很高,如果我们拍子握的太深,那么手腕就很难灵活发力,特别是我们要临时变幻线路的时候,握的浅可以通过轻微的手腕变化,来改变击球的方向。通过手指的发力,可以轻松制造摩擦。
深握:一般我们需要稳健发力相持的时候,多采用深握。比如:中远台相持、起下旋、前冲、扣杀等等。
我们的力量越大,我们持拍的稳定性就会越差,退的越远,稳定性会降低。你想象一下,你拿一个断了的尺子,去甩的话,能不能保证尺子准确的打到一个点上?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拍子握的越浅,拍子的晃动范围就会越大,从而稳定性也会越差。所以我们看到高水平的运动员,握拍都有正手利、反手利之分。当然也有一些超高手感的运动员,没有正反利,但是那手感绝非一般地球人。
在高水平竞技中,除了灵活性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性,高手之间很少有1、2板就能结束战斗的,往往都会从近台拉锯开到中远台相持。那个时候比的就是稳定性和力量,当弧线被越拉越长,越拉曲度越大的时候,想通过线路变幻来取胜几乎不太可能。
《全民学乒乓之横拍篇》第1集-横拍握法
正手利、反手利如何快速转换?
我也回答过很多网友类似的问题,也在《湿父教球》13集奥恰洛夫正反手拉冲技术中讲过换握。换握不是靠你想出来的,是靠你练出来的,这个不存在什么技巧。就好像步法一样,不是你学出来的,而是你跑出来的。真的去处理球的时候,还要去思考用什么步法去移动,那你就成僵尸了。
所以握拍的转换,靠的是你长年技术训练形成的自然握拍位置,每个人的握拍位置都略有不同,只要你学习的时候,不是用错误的握拍方式练球,那么就不会影响你的快速转换。当我们有一定基础以后,多联系正反手技术的套路训练,练的多了自然就会转换了,根本不用去想它,很自然的就转换过来了。
《湿父教球》第13集:奥恰洛夫正反手拉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