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杏盛注册指尖下(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原标题:余秋雨把“乐”读成“lè”,上万人打电话批评:这字读“yào”
余秋雨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创作家,他的散文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在同行们的眼里,他的作品也是有口皆碑的。
白先勇先生称赞他:“余秋雨唤醒了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
余光中教授更是把他放在了朱自清与钱钟书这些现代散文大师同等的高度上。
就连享誉全球的武侠小说家金庸老爷子也曾经谦虚地说:“外界评价我们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不光有这些文坛大佬们给他站队,他的作品的销量也确实十分的可观。
仅《文化苦旅》就出版了1000万册,在中文阅读榜排名较前。
所谓人红是非多,最近余秋雨先生就遇到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在2006年的一期《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余秋雨先生担任评委。
在他的一段点评词中,他引用了《论语》雍也篇中的名句“仁者乐山”。余秋雨先生把“乐”读成了“lè”。
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成为了导火索,竟然有上万人打电话批评他,并且指出“乐”在这里应该读“yào”。
余秋雨先生显然没有那么“大度”,他竟然还整理出一套理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到底孰是孰非,就让笔者来给大家分析下。
文字改革
在余秋雨老师的那套理论中,他指出两千多年前孔子确实说的是“yào”,但是两千多年过去了,读音一直在变,如果拘泥于传统,别说读音,甚至字都应该保持原样。
两千年前的读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文字改革和读音规范却是近几十年才发生的事情。
稍微上了年纪的人应该都会有所耳闻。
中国的文字传说是上古时候由仓颉创造出来的,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文字也在不断地演化。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行书、隶书、小楷等等,到了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们又纷纷发起了要求对文字进一步改革的呐喊。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在天下太平之后,教育部才推出了简化汉字的一系列措施,并且根据英文的26个字母,设置了平凹变化的四种声调。
我们现在学习的汉字就是从那个时候逐步推广开来的简化字,读音也是那时候确定下来的拼音字母组合。
但是有的人能够有机会到达港澳台地区的话,会看到当地依然使用着笔画繁多的繁体字,对远离闽粤地区的人来说,他们的讲话更是晦涩难懂。
确立有形的汉字是为了简化书写,那么确立用英文字母和声调变化来统一汉字的读音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方言导致读音的差异
有道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环境对一个人的口音影响是很大的。
许多城市的年轻人,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说话的时候很少带有当地的方言口音。
但是从老一辈的口中或者在郊区、农村地区生活的居民口中,我们还是能体验到不同地区方言带来的差异化。
笔者是一名北方人,当年在上海出差的时候,曾经在黄浦区的外滩附近买过两瓶可乐。
当对方阿姨用纯正的上海话说出:“陆块”的时候,我直接掏出了5块钱,心里还美滋滋的,感觉上海的物价真便宜。
结果阿姨又用普通话说了一句:“六块”,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可乐的价钱和老家的价钱是一样的。
五和六虽然在文字书写上有所不同,但是在某些地方的方言中,“wu”确实发音比较接近“lu”。
中国领土广袤,山川河流众多,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交通很不发达,这也造成了各个地方的方言差异化非常大。
北方相对好一些,尤其到遍布水网,拥有十万大山的南方地带,这直接导致了方言众多,彼此很难听懂对方在说什么。
尽管古代政府机关也推出了官话(当时的普通话)。但是毕竟只有那些朝廷大员和读书人才有机会学习。
普通老百姓没有机会读书写字,自然也就不懂什么官话了。
一次次战争的爆发和随之而来的人口大变迁,也导致了地区方言和政府官话的不断变化,所以同样的一个字,在没有约定俗成的情况下,读起来自然是千差万异。
曾经在一档综合节目中,撒贝宁老师用粤语朗读唐朝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听起来和普通话的韵味就大有不同。
如果非要用汉语拼音标注的话,自然也会有些出入。
文化的内涵
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它本身只是一种工具,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发音更是为了方便全国人民进行交流。
我们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应该关注的是文化本身的内涵。
而不是要钻到牛角尖里面去细扣每一个文字的来龙去脉,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举动,最终只会白白消耗精力,达不到阅读的效果。
回归正题。余秋雨在《青年歌手大奖赛》把“乐”读成了“lè”,面对后来的上万人打电话批评:这字读“yào”时,余秋雨并没有顺应“大流”,顺势道歉,相反,他认为:年轻人热爱文史知识不错,但是大量非专业的年轻人没必要过度地沉溺在浩如烟海又真伪难辨的古代文史细节间。因为这样做既是个人的不幸,也是中国文化的不幸。
现代人学习的知识非常多,接触到的面非常的广,更多的时候需要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进行消化,然后通过实践进行纠正,最后形成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
而想要做好这一切,是需要花费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的。
术业有专攻,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对那些从事古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员来说,对于“乐”这个字,是发“lè”还是发“yào”可能有必要去深入研究,由此引出的新课题。
而对普通人来说,我们只需要懂得“仁者乐山”讲的是仁德的人喜爱青山,希望自己像高山那样合于理义,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的意思就可以了。
时代在发展,文化也在进步。
我们小时候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曾经有些古诗词的汉字被老师标注为通假字,有的汉字的读音也跟现在课本上的不同。
但是这些丝毫不能阻断学生们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们只需要按照当下要求的解答就行了。
所以余秋雨先生的这套言辞,其实也非常符合文化发展的要求。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个汉字读音的不同,就去否定一代伟大的散文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