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欧皇娱乐有(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陈戌源在“2020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地说:各级国家队已经15-20年没进入世界大赛,中国各级投入是日本J联赛3倍,是韩国K联赛10倍,我们中国俱乐部一线球员工资是日本J联赛的5.8倍,是韩国的11.6倍,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我们难道还不觉醒?我们难道良心已死吗?我们难道还要继续生存在这样的足球环境中吗?
当下,中国足球的声誉处于低谷,谁都觉得应该骂两句。骂出花样来的,必然更解气。果不其然,陈戌源“良心已死”的言辞很快上了热搜热点。
尤其是,陈戌源目标明确地指向了球员薪水。踢得臭,挣得多,这是中国足球两大槽点,由足协官员自己说出来,更显得力度十足。
与限薪政策前后脚出台的,还有俱乐部“中性名”政策。根据要求,国内足球俱乐部不得含有俱乐部任何股东、股东关联方或实际控制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
据说,北京国安队第一个不同意更名了。据新浪体育记者袁野透露,北京国安准备坚持向足协申报“北京国安”四个字,作为俱乐部名称——不过能否通过,要看足协的审批。
一方面,我们应该理解北京国安队尊重自己传统的情怀,另一方面,不得不说,足协制定的规则存在严重的漏洞,该考虑到的情况事先没有申明,“国安”中性名通过与否,将成为足协面对其他俱乐部的“先例法”。此后,任何一家俱乐部的命名产生争议,恐怕都会扯出“国安”先例来:国安用的,我用不得?
反之亦然。
搞足球的知道,球场的裁判最怕“尺度不一”,很多巨大的争端来源于“尺度不一”。足协对裁判的管理还没搞明白,自己就来到了同样的尴尬地位。
其实,这一切,本来都应该提前考虑,提前应对,准确措辞,开诚布公的。
话又说回来,足协要有这管理水平,中国足球怕不是今天这般模样。
聚焦到“国安”命名的案例上,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安集团”)是中国中信集团子公司,而中国中信集团正是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的股东之一。也就是,“国安”二字,确在“股东、股东关联方或实际控制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之列。
如果坚持“北京国安”作为俱乐部中性名,其理由除了长久的历史传统之外,当然还有一些主观解释:北京作为首都,可以理解为国家安定的中心,其足球队应该寄予这种祝福和期望。
问题就来了:建业何尝不是建功立业?鲁能何尝不是山东很行?苏宁何尝不是江苏安宁?永昌难道不是永远昌盛?恒大何尝不是永恒壮大?华夏幸福何尝不是美好祝福?卓尔何尝不是独秀不凡?
你坚持的理由,都可以平移到其他俱乐部上。
更有山东球迷指出,如果非要死扣“股东、股东关联方或实际控制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的回避原则,恐怕“泰山”二字都不能用。因为不论是鲁能集团还是未来的济南文旅,都有以泰山作为子公司名称一部分或者商标的情况。改成“大舜”行不行?据说也不行,因为济南文旅集团还有个叫“大舜”的餐饮企业。
问题又来了:俱乐部股东如果是一家多品牌的公司,反而把自己球队的命名给限制住了。而一家企业如果实力雄厚,必然占据着大量的商标、商号和字号资源。以前我们说,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不多了,现在,留给中国足球俱乐部的名字不多了?
问题就是:足协这么多官员智囊,提前想不到这些吗?规定一出,东跑西漏,一点制定规则的智商都没有,足协拿什么自信说俱乐部“良心已死”,你自己的智商还活着吗?难不成足协已经“脑死亡”。
以前,中国足球最典型在吃不懂规则的亏,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06年世界杯预选赛,跟香港踢完,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淘汰,足协自己都在算净胜球。现在,轮到足协自己制定规则了,依然是漏洞百出。
难道中国足协就是与“规则”八字不合?别人定的,我不懂,我自己定的,我还是不懂。
范志毅说的对:脸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