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光辉娱乐跳舞35994敦(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网络上有句戏言:足坛三大错觉,意大利很弱,英格兰很强,阿根廷进决赛就能夺冠。如果说强和弱的判断还有主观性,那么当一支球队已经打进决赛,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是客观上发挥最好的球队之一,哪怕按概率学,数次进决赛也总该赢那么个把次。然而事实是1993年夺得美洲杯之后,阿根廷曾在28年的时间里打进4次美洲杯决赛,,1次联合会杯决赛,1次世界杯决赛,全部功亏一篑。2014年世界杯决赛负于德国还可归咎为整体实力稍逊,以及运气不佳(阿根廷浪费多次机会,而格策在加时赛最后时刻绝杀),但连续多次输给巴西二队,以及连续两次输给阵容不及自身的智利,则可谓耻辱。以至于梅西大赛脚软,甚至美洲杯成了专门为阿根廷设立的流量赛事等种种说法不胫而走,甚至部分球迷,将阿根廷戏称为美洲中国队。
在过去的一年里,阿根廷先后夺得美洲杯,欧美杯,世界杯的冠军,一扫之前外界的消极印象,其短时间内连夺数冠看似偶然,细究之下,却是必然。
大家都知道,阿根廷球员以技术精细,脚下扎实而著称,但身体条件并不突出,本届世界杯,阿根廷队平均身高位列32只参赛球队的倒数第一,速度和体能也不及其他传统强队。在大赛上,双方对身体对抗的运用往往比脚下技术更多,阿根廷必须要扬长避短,靠技战术弥补身体的劣势方能应敌,但由于本队球员大多效力于欧洲各国联赛,彼此默契度欠缺,自然不像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以本国豪门俱乐部球员为班底组建的国家队那样娴熟均衡,因此很多时候,阿根廷球员们空有个人能力,却无法形成一股合力。
马拉多纳之所以能率队两进世界杯决赛,除了其非凡的个人实力因素,队友在场上的配合,场下的拥戴是更为重要的原因,1986年世界杯,主教练比拉尔多甚至因马拉多纳的私人矛盾而弃用了拉蒙迪亚斯和帕萨雷拉,前者曾与马拉多纳一起夺得1979年的世青赛冠军,是80年代早期的阿根廷队首发中锋,后者更是阿根廷首次夺得世界杯的冠军队长。而1994年世界杯前夕,马拉多纳甚至以罢赛为要挟,最终迫使教练巴西莱重新招入了被长期禁赛的老搭档卡尼吉亚,二者在世界杯上奉献了精彩的联袂演出。
马拉多纳在阿根廷队内地位超然,这既有技术和性格的因素,也有时代背景的原因,毕竟当时作为马岛战争战败国的阿根廷急需这样一位草莽英雄来提振国民士气,马拉多纳的后辈们,不论多么天赋出众,多么被寄予厚望,都不可能承袭马拉多纳的超然地位,即使梅西也不例外。
1990年的阿根廷队虽然区居亚军,但马拉多纳仍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代表90年代中后期,没有马拉多纳的阿根廷进入了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队内大牌云集,但大牌云集的结果是谁也不服谁:巴蒂斯图塔是名义上的头牌,世界前几的巨星,但性格和资历尚不足以在更衣室内享有领袖权威;奥尔特加号称马拉多纳接班人,但性情桀骜不驯且状态起伏较大。而主帅帕萨雷拉作为昔日的后防统帅,又在意甲效力多年,还是年轻有为的少壮派教练代表,对整体足球的推崇远高于前面的比拉尔多和巴西莱,他深知此前两次帮助阿根廷夺得世界杯的球星战术已经落伍,齐整的团队才是赢球的关键,也或许是与马拉多纳的私人恩怨使然,他1994年上任时极力消除马拉多纳的影响,强调整体的作用,将球员的服从放在首位。卡尼吉亚和雷东多因为发型被弃用不出意料,号称马拉多纳接班人的奥尔特加并没有享受独特的战术地位也在情理之中,同时他重用年青一代的贝隆,洛佩斯,萨内蒂,阿尔梅达给球队带来变化。1998年世界杯,阿根廷队确实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马拉多纳依赖症,踢法上更具整体感,可惜在与荷兰的比赛中,冰王子博格坎普的灵光乍现令全队多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
继任者贝尔萨同样是整体足球的推崇者,不过相比于帕萨雷拉强调纪律注重防守,贝尔萨更执迷于进攻战术,他自创3313阵型并以这个阵型的战术标准来选择球员,更擅长双前锋阵型,以跑动积极,远射出众而著称的巴蒂斯图塔渐渐失去主力位置,克雷斯波成了球队在预选赛阶段的首发中锋,甚至还成为了南美区预选赛的射手王。但由于球员状态,以及外界呼声的原因,在世界杯上他重新确立了巴蒂斯图塔的主力位置,并召回了老将卡尼吉亚。02年世界杯对于阿根廷球迷而言是苦涩的,赛前被视作头号热门的探戈军团小组出局,贝尔萨虽然得以留任,但2004年美洲杯被巴西二队击败,区居亚军最终让足协失去了信心。
贝尔萨是战术大师,却不晓得看菜下饭的道理继任者佩克尔曼上任后大刀阔斧起用了此前在阿根廷队郁郁不得志的里克尔梅,力保其核心地位,并且在其他位置的选择上也以和里克尔梅的互补为重要标准,同时2001年世青赛到2004年奥运会夺冠的那批青年才俊也开始在国家队崭露头角,他们包括特维斯,达利桑德罗,卢乔冈萨雷斯,马斯切拉诺,萨维奥拉,马克西罗德里格斯,布尔迪索等等。相比于帕萨雷拉和贝尔萨,佩克尔曼并无复杂的战术要求,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利用里克尔梅的个人能力创造机会,其他球员负责协助,包括一名拉开宽度的边锋(马克西罗德里格斯),一名可以回撤接应也可以插上进球的二前锋(萨维奥拉),一名强力中锋(克雷斯波),一名专职防守的后腰(马斯切拉诺),一名全能中场(坎比亚索),大家各司其职,以里克尔梅为轴稳步运转。98,02两次世界杯的失利也让阿根廷足协相信,阿根廷在球员默契度,战术素养上必定逊色于欧洲,身体对抗更是不及,唯有重拾当年马拉多纳式的球星战术才能克敌制胜。越是那种简单易懂的战术,越能给队中的巨星提供发挥的空间,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南美区预选赛到2005年联合会杯,阿根廷的总体表现是符合预期的,佩克尔曼和里克尔梅的师徒搭档也越发深入人心。此后,天才少年梅西的加入,让球队的实力如虎添翼,对于德国世界杯可谓志在必得。可惜造化弄人,当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面对德国,不论阵容,比分还是场面都占据优势的佩克尔曼竟然在关键时刻轻敌,换下了核心里克尔梅,导致最后功亏一篑。如果说此前两届世界杯,最后时刻被荷兰和瑞典绝杀还算意外翻盘,那佩克尔曼的作为无异于自掘坟墓,下课自然是情理之中。
马拉多纳首次参加世界杯到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时隔12年,但在马拉多纳之后的12年里,阿根廷参加98,02,06三次世界杯,均铩羽而归,未入四强,而同期的老对手巴西队却实现了世界杯连续三次打进决赛的壮举。坊间的质疑和争论没有休止过,有人觉得阿根廷应当效仿正从低谷中崛起的德国,大力提拔青训球员,弱化大牌球星对球队的影响,从根源上改造球队;还有的人说阿根廷的风格必须改变,从重技术转变为重对抗,甚至聘请欧洲教练;也有部分保守派仍坚信马拉多纳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认为球员班底决定下限,而球星个人发挥决定上限。可惜马拉多纳之后,阿根廷出现无数天才,从奥尔特加到萨维奥拉,到特维斯,再到彼时初出茅庐的梅西,都远达不到马拉多纳的领袖作用。球队在球星战术和团队足球之间反复尝试,在着重防守和鼓励进攻之间交替否定,始终没能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形成一种固定的风格。预选赛可以凭阵容厚度轻松过关,而到了大赛,这种弊端马上凸显出来,三次世界杯分别被荷兰,瑞典,德国最后时刻翻盘,面对传统强队,除了98年英阿大战长时间多打一人的情况下点球涉险过关,其余时候难求一胜,面对欧洲球队身体和战术素养方面的差距不容否认,而被老对手巴西在美洲杯决赛和联合会杯决赛上以而对阵容轻易击败,更让全队上下信心尽失。
空有强大的班底却不能形成合力,战术打法落伍是一方面,球员之间的不团结更是无从解决。阿根廷作为欧洲移民国家,西班牙裔和意大利裔是占比最大的两个群体,二者从语言和文化上素有隔阂,而该国球员出国踢球,也首选西甲和意甲,彼此之间的风格极难互融。同时博卡帮和河床帮在国内赛场的争锋敌对情绪也被带到国家队更衣室中,梅西和伊瓜因这代球员之前,绝大多数阿根廷国脚是在博卡和河床打出名气后去往欧洲踢球,比如马拉多终其一生都背着深深的博卡烙印。阿根廷国内以市井街头为依托的足球环境,培养出了球员们鲜明的技术特点,也造就了桀骜不驯唯我独尊的球霸气质,在阿根廷的队内,很多人没有马拉多纳的威信,却有着马拉多纳一样的粗暴和好斗。为了控制更衣室,历任主教练绞尽脑汁,先有帕萨雷拉弃用雷动多和卡尼吉亚,后有佩克尔曼为消除国米帮的影响放弃萨内蒂和萨姆埃尔两大主力,可叹德国世界杯的败局,让他的良苦用心变成了笑话。
国米帮是阿根廷国家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更衣室矛盾的重要参与者巴西莱在2006年第二次执掌阿根廷队的帅印,扶正梅西固然是众望所归,但美洲杯决赛再次败给巴西二队,以及随后的世界杯预选赛出师不利,注定他的路走不远。这个时候,阿根廷足协想到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让马拉多纳力挽狂澜。阿根廷的实力打入世界杯本不是难事,队内矛盾和消极情绪才是难题,试过这么多教练,也只有马拉多纳具备完全掌控更衣室的威望与手腕。弃用了里克尔梅,坎比亚索等主力后,阿根廷队的面貌确实一度改观,但马拉多纳在战术上的造诣实在是不够的,从思路上讲,让梅西承担核心角色,重拾球星战术是个办法,但当时的梅西在性格和资历尚实不能服众,马拉多纳也更亲近和自己性格相似的特维斯等人。直至预选赛最后一轮,靠着老将马丁帕勒莫的爆种勉强过关,随后顺应民意启用伊瓜因算是好事,后者在南非世界杯打进四球,但球队从没形成一个整体,梅西,伊瓜因,特维斯,迪玛利亚,贝隆组成的中前场看似强大,但缺少思路各自为战,防守时更是前后脱节没有整体。被德国队大比分淘汰在今天看来,实在是情理之中。
里克尔梅因炮轰马拉多纳而结束了自己的国家队生涯梅西当时已经是顶尖球星,在阿根廷队内他空有核心之名却得不到支持,大牌队友们都想当红花没人愿做绿叶,在2010年前后,梅西曾连续多场比赛不进球,马拉多纳下课是必然,继任者巴蒂斯塔也未能改观,2011年美洲杯上,阿根廷一盘散沙的表现必定不能让人信服。而萨贝利亚成为了下一个继任者,性格低调的他既不是马拉多纳式的更衣室大佬,也不是贝尔萨式的理论家。他上任后的举措主要是以下几个:弃用特维斯,海因策等更衣室大佬及刺头,保证了球队的氛围可以控制;选择当时流行的4231阵型为主打,将梅西放到前腰的位置上以发挥他的作用;大量启用夺得05,07两届世青赛以及08年奥运会的阿根廷青年队球员,他们是与梅西一同成长起来的伙伴,对梅西的核心地位无条件拥护,也是在萨贝利亚执教期间,梅西当选为阿根廷队第一队长及战术核心,从名义上的第一球星蜕变成真正的领袖。这种改变无疑是积极的,梅西很快找到了进球的感觉,在2012年以9场12球的表现打破了阿根廷国家队的单年度进球纪录,球队以轻松的过程顺利晋级巴西世界杯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14年的阿根廷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一届,除了梅西外,阿圭罗,伊瓜因,迪玛利亚,马斯切拉诺,比格利亚,罗梅罗,加莱,萨巴莱塔等主力球员都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状态,中后卫出身的罗霍在国家队司职左后卫,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但表现让人放心。而最终打入决赛,也算是后马拉多纳时代的最强战绩,可惜在加时赛最后功亏一篑。
在这之后,阿根廷又任用马蒂诺担任主帅,作为梅西的好友,他的执教过程本不坎坷,但两次在美洲杯决赛负于智利让他无力掌控这支球队,而梅西也在此期间因外界的种种猜测质疑宣布退出国家队。马蒂诺是不行,曾率领智利力压阿根廷夺得美洲杯的桑保利也未能力挽狂澜,事实证明能带好智利,塞维利亚这样的准一流球队,并不意味着你有能力驾驭阿根廷的诸多大牌。2018年的世界杯,对于所有阿根廷人而言,都是一场梦魇。
如果说14年的世界杯痛失冠军可以归咎为运气,大家对于球队的未来仍有更进一步的期待,那么18年折戟俄罗斯则让这种期待变成怀疑,因为此时的梅西,阿圭罗,伊瓜因,迪玛利亚等人已经不再年轻,三次世界杯的铩羽让他们身心俱惫。更重要的是,自02年的巴西之后,南美球队再没能夺得过世界杯的冠军,来自欧洲的四强球队法国,克罗地亚,比利时,英格兰,无论哪一个都打的更有整体性,且队中球星云集,阿根廷完败克罗地亚,巴西被比利时击杀,都在暗示人们欧洲足球已经全面领先南美,哪怕非传统豪门也足以成为南美球队登顶的休止符。
就是在这种气氛下,斯卡洛尼成为了阿根廷队的主教练,论资历他可能是有史以来分量最轻的主帅,球员时代虽也效力过超级拉科,还参加过一次世界杯,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更衣室矛盾导致佩克尔曼弃用萨内蒂他才捡到机会。论球员时代的成就,比起自己的助手阿亚拉,萨慕埃尔和艾马尔明显差了一档,作为教练的成就更是苍白,因为此前他甚至没有以主帅身份带队比赛的经历。斯卡洛尼表面上担此大任,实际上却是接过一个烫手的山芋,大牌教练们知道阿根廷的帅位不好做,所以斯卡洛尼才借此上位,从这一点上讲,和他球员时代顶替被弃用的萨内蒂出战德国世界杯是如出一辙。
斯卡洛尼没有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执教经验,所以执掌阿根廷队初期更多的是以解决问题,从细节提升球队为主。当年梅西同批的队友,包括梅西本人,都已经过了自己的巅峰状态,所以他不得不启用新人,而在18年世界杯表现不佳,或者出工不出力的球员,则彻底放弃。而最让他感到头疼的则是锋线的组合问题,阿圭罗尽管与梅西关系和睦,配合十几年,但从三届世界杯的结果而言,二者在风格上有冲突之处,起不到1+1=2的效果,至于伊瓜因在国家队就和俱乐部一样,进球率虽高,但关键时刻容易掉链子。伊卡尔迪的技术特点不适合全队,且性格桀骜不驯状态不够稳定,被桑保利弃用未能出战俄罗斯世界杯后,也被斯卡洛尼鉴定为难堪大任之人。当然梅西和迪玛利亚的组合一如既往地让人放心,如何让这二位老将发挥出最大效用?斯卡洛尼选择了洛赛尔索,此人先后效力大巴黎,皇家贝蒂斯,热刺,比利亚雷亚尔,表现起起伏伏,但他的特点非常契合斯卡洛尼的战术要求:既可以在左路频繁插上与习惯于在右边活动的梅西和迪玛利亚呼应,又可以在中路持球分球成为一名组织者,而兢兢业业,回防积极的比赛作风也让斯卡洛尼下定了改打433的的决心。马斯切拉诺退出国家队,防守型中场的职责由帕雷德斯承担,他的风格与小马哥极为相似,而当时效力于乌迪内斯的德保罗成为了另外一名中场的首发,相比于擅长进攻的洛赛尔索和擅长防守的帕雷德斯,他的特点更全面,且敢拼敢打心理素质过硬,是斯卡洛尼手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果说梅西是这套阵容的核心,那么德保罗就是阵眼,他的存在,影响着很多人,包括梅西的发挥。
后防线上的核心依旧是老臣奥塔门迪,而在18年世界杯被姆巴佩戏耍的罗霍在此后的曼联生涯中表现下滑,渐渐淡出国家队,佩泽利亚,C-罗梅罗和L-马丁内斯相继得到机会,而守门员D-马丁内斯在经历了起伏不定的阿森纳生涯后,转到阿斯顿维拉状态飙升,被斯卡洛尼任命为首发门将,而在另一位马丁内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劳塔罗尽管在本次世界杯发挥不佳,但以他在过去数年的俱乐部表现,加之阿圭罗,伊瓜因等人的下滑,坐上首发中锋的位置也算顺理成章。最重要的还是斯卡洛尼知人善用,不拘泥于理论,也不单纯因名气和媒体而对球员产生偏见,当首发球员状态不佳时,他另有一套调度之术可以应对,这一点在本次世界别的比赛已经多次体现出来。
本次世界杯之前,洛赛尔索的退出让外界不大看好阿根廷的前景,即便法国失去博格巴,坎特,本泽马,英格兰失去詹姆斯和奇尔韦尔两大边后卫,德国失去维尔纳和罗伊斯,至少他们还有不少替代者,但洛赛尔索作斯卡洛尼手下的绝对主力,不论433还是4231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第一场与沙特的比赛,老将戈麦斯成为洛赛尔索的替代者,可惜表现欠佳,之后再未能得到机会,而此前的主力后腰帕雷德斯本赛季转会到尤文图斯一直状态不佳,直至世界杯也未能恢复,首场输给沙特后,麦卡利斯特和恩佐-费尔南德斯取代了两者的位置。在与墨西哥的第二场比赛中,斯卡洛尼的变阵立竿见影,球队不但取得胜利,而且临危受命的此二人均有不错表现,后者甚至打进一脚精彩远射。随着比赛的深入,劳塔罗因为状态不佳也渐渐让位于年轻的阿尔瓦雷斯,后者在对波兰和澳大利亚的比赛中用进球夯实了自己的主力位置。
但是在随后对阵荷兰,面对本次世界杯的第一个强敌,以及战术大师范加尔,斯卡洛尼再次选择变阵,在本次世界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选用三后卫阵型打首发,事实证明了这个决定是正确的,面对对方小布林德和邓弗里斯两位世界级边翼卫,是阿根廷队的右边翼卫莫利纳首开纪录,而左边翼卫阿库尼亚则制造一记点球,帮助本队奠定两球的领先优势。此后局势突变,范加尔果断换上两大高中锋,外加临时改打中锋的范戴克进行轰炸,在最后时刻扳平比分,把比赛拉近加时。按理说阿根廷队最后时刻被绝平,在对方的高球战术中完全处于下风,士气必然低落,但加时赛开始后,却沉着地掌控了比赛,以控球技术压制了对方的冲击,最终等到了点球大战的胜利。
而随后与克罗地亚的本决赛,面对以中场实力见长的对手,斯卡洛尼再施妙手,将阵型改为442,让恩佐-费尔南德斯与帕雷德斯组成双后腰应对对方的莫德里奇等人,实际的进攻球员只剩下梅西和阿尔瓦雷斯。在比赛过程中,阿根廷确实因为进攻兵力的不足而一度落于下风,但稳健的防守让球队不至丢球,并抓住对方的失误,以两次干净利落的反击取得了领先,到了下半场,克罗地亚队倾巢而出,阿根廷队则踢得更加游刃有余,梅西戏耍格瓦迪奥尔的一幕,仿佛是本场双方心态的写照。
而决赛面对法国,斯卡洛尼仍不按常理出牌,淘汰赛基本没什么出场的迪玛利亚成为了首发球员,但打的是左边锋,而不是他更擅长的右边锋。事实上迪马利亚出道时确实是左路球员,但因为近十年边路逆足的潮流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右边锋,正是这个很多人看不懂的用兵,决定了冠军的归属,迪玛利亚在上半场一次造点,一次反击进球让阿根廷人轻松领先。尽管姆巴佩以超强的个人能力扳平了比分拖入加时赛,但不可否认迪玛利亚的作用立竿见影——因为落后吉鲁登贝莱早早换下场,下半场开场不久格里兹曼也被换下,法国队失去了点球大战的几个重要操刀手。而梅西在加时赛的进球也很重要,毕竟法国队的体力,速度和身高是处于优势的,在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刻,简单粗暴的比赛方式更容易占到上风,阿根廷队的每一次机会都不能错过,当然了,在这个进球的过程中,劳塔罗也起到了作用,算是回应了一直怀疑和批评他的那部分人。
阿根廷以双后腰阵型靠防守反击顺利击败克罗地亚论阵容,这届的阿根廷当然不算最强,毕竟没有了巅峰的梅西,迪玛利亚,伊瓜因,阿圭罗,甚至主教练都是个履历空白的菜鸟。但看过这届世界杯的比赛,就会发现阿根廷一年之内三次夺冠并非偶然,斯卡洛尼也绝非只会管理更衣室而不善战术的庸才。历史上有两支球队在首场失利的情况下最终夺得世界杯冠军,上一个是2010年的西班牙,当然了,当时的西班牙如日中天,传控体系世人无法破解,首站败给瑞士只能算意外翻车。而阿根廷首场败给沙特,则暴露了球队内部存在的问题,而此后面对实力更胜一筹的墨西哥和波兰,斯卡洛尼积极求变,通过大胆的尝试摸索出了最佳的比赛方式。而淘汰赛上,面对不同对手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以前场控球+边翼卫插上来瓦解防线扎实但中前场不利的荷兰,以屯兵防守来对垒拥有中场三巨头的克罗地亚,以迪玛利亚的单兵爆破能力对法国一击致命。
过去的阿根廷队一直被看做球星云集但整体实力不够,究其原因是教练没找到一个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平衡点,他们或是迷信个人英雄主义,或是照本宣科移用欧洲的整体战术,战术素养深厚的不能做到知人善用,擅长用人的又欠缺临场应变。而斯卡洛尼身为草根,却深知球队的优势与劣势,执教球队四年来,以扎实的练兵和实用的选人策略,打造出了一支空前强大的阿根廷。而这次夺冠对于球队和球员的意义是深远的,很多年轻球员得以借此跨越更高的职业平台,他们的经验和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梅西也表示愿意在今后继续为阿根廷出战,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支阿根廷的上限,还不止于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