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华宇娱乐官网(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原标题:“明明是为你好,没想到却害了你“:成功的人生,该如何安排才合
BBC有一部很经典的纪录片,叫《人生七年》。
片中,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了长达49年的跨人生跟拍。
这些被选中的孩子中,富人家的孩子长大后依然是富人,家庭幸福美满,而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大部分依旧一生平庸,生活困顿。
这些孩子的人生,真的就如导演想要证明的那样,阶层不同,命运就无法被打破吗?
显然不是绝对的,从纪录片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富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拥有良好的教育和清晰的人生规划,而所有穷人家孩子中唯一打破阶级壁垒,实现心中目标的尼克也同样是做到了这一点。
出身农民家庭的尼克在镜头前虽然表现得很害羞,但他从小喜欢物理,对目标也很执着,所以他一路遵循自己的理想,抓住机会,通过天赋和努力,顺利考入牛津大学物理系,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最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可见,人生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那些最终未能过上理想生活的穷人,缺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天赋,而是正确规划人生的意识,以及在人生十字路口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01.成功的人生,有时候是可以被安排的
《人生七年》中,拥有最清晰人生规划的莫过于查尔斯、安德鲁和约翰这三个孩子。
因为出身富裕家庭,小小年纪就看金融类报纸,懂股票,所以被观众戏称为“金融三兄弟”,他们从小就读于私立学校,每天有着规律的作息,明确知道自己将来会上哪所中学,未来一定会进入牛津或剑桥大学。
在父母的引导下,他们很早就了解社会竞争,掌握了如何出类拔萃的诀窍。
他们在合理的规划中,一路求学,最终成为了律师、电视制作人,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功。
“金融三兄弟”的成功人生,让我们看清了一件事,那就是: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能力的大小,而是对社会,对自我,乃至对未来的正确认知。
无论是跨越阶层的穷人,还是笃定自己会成为精英的富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何才能得到,然后一步步付诸实践。
如果说“金融三兄弟”的成功是精英教育下注定的结果,那么美国商人比尔·拉福的成功之路,就是在他父亲和自己的精心规划中走出来的。
比尔·拉福的父亲是洛克菲特集团的一名高级职员,在他的职业熏陶下,中学刚要毕业的拉福就立志要经商。
父亲获知儿子的想法后,发现他确实很有商业天赋,于是父子俩进行了一次长谈,共同制定了一个职业生涯规划。
因为知道具备一些工科基础知识是经商的先决条件,于是拉福父亲就建议儿子大学不要直接读贸易专业,而是让他选择了工科中最基础最普通的机械专业。
大学毕业后,比尔·拉福依旧没有直接经商,而是按照原来的规划,开始攻读经济学硕士,并认真学习经济法律,然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锻炼人际关系能力。
在做好了充分的积累,进入大公司熟悉了商务环境后,拉福才选择自己创业,最终实现了自身财富的积累。
西汉《礼记》中有句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要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提前有准备有计划,才能获得成功。
做事是这样,对待人生也是一样,比尔·拉福的成功,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每个家长都应该明白,孩子的人生有时候就是可以提前安排的,一份好的人生规划,就像是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航线,只要沿着航线坚定地朝着目标飞行,幸福就等在那里。
02.盲目刻板地安排孩子人生,就是在害他
对未来有规划的孩子,人生往往不会太差,但在纪录片《人生七年》中,却有一个让人遗憾扼腕的例外。
出身中产阶层的尼尔小时候聪明开朗,从小的梦想是当宇航员或开旅游大巴,但身为教师的父母从没给他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他们早早就为尼尔做好了职业规划,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大学讲师或银行经理,并认为他的人生必须按这个模子走。
父母忽略掉尼尔自身的想法和能力,强行为他划定了人生道路,只关注他的学业,任何生存和交际技能都不教给他。
这种强势又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让尼尔的性格变得自卑、压抑,也让他在长大之后毫无应对残酷和复杂社会的能力。
21岁时尼尔因为考试发挥失常,进了一个自己和爸妈都看不上的学校,最后不得不在压力下选择辍学。
他终生未婚,走上了失业、流浪的人生。
尼尔的人生悲剧让人痛心,在孩子的教育和发展上,家长明明有前瞻意识,给孩子也做了明确的人生规划,却依然把他送上了一条一塌糊涂的人生路。
好的人生规划是可以帮助孩子走向成功,但盲目不负责任的人生规划却只会让孩子的前途一片灰暗。
还记得那个以省理科前五名考上北大,最后却选择放弃转而就读技校的周浩吗?
他从小聪明机灵,喜欢拆卸组装机械类的东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最初的想法就是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但他的想法却遭到了父母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孩子上北大才是光宗耀祖,觉得“这么高的分数,不报北大就是可惜!”
周浩最终没能抗住压力报了北大,在学校的调剂中被迫选择了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生命科学专业。
每天上不完的课程和理解不透的微观和理论分析,让周浩变得迷茫又压抑,最后只能无奈休学。
虽然周浩后来还是选择了反抗,放弃北大投身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技术研究中,但他实现梦想道路的曲折却让人唏嘘。
家长不顾孩子的天赋和意愿,以刻板思维安排孩子的人生,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的痛苦,还有前途和未来的阻碍。
《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虽然父母对孩子的爱如山高,似海深,但如果只执念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深切期望,而忽略培养孩子的能力,不重视孩子的兴趣,自以为是地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往前走,那就是大错特错,终会毁了孩子一生。
02.帮孩子科学规划人生,最好做到这几点
现实中很多父母,并不是不重视孩子的人生规划,而是太过执念于自身经验和想法,一不小心就走入了误区,把规划孩子的人生变成了控制和操纵孩子的未来。
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赢得理想人生,还会因为方法错误适得其反,最终只能收获糟糕的亲子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帮孩子做人生规划,最终获得成功呢?
不妨参考以下意见:
1 看到孩子的天赋
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教育不是把外在的东西强迫孩子吸收,而是需要让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天赋就是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之一,如果家长懂得运用孩子的天赋为他规划人生,那结果必然不会太差。
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的母亲福原千代就深谙其中之道。
当她在年仅3岁的福原爱身上看到了乒乓球天赋时,并没有把它当成偶然或孩子的一时兴趣,而是开始带着福原爱做专业训练,4岁就让她走上了竞技赛场。
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面对比赛,福原千代对女儿的规划都不是盲目的。
她有一本练习手册,里面记录了一条条福原爱的性格特点,所以每当福原爱遭遇挫折或失败时,她都能准确地激起她的斗志。
了解女儿的天赋所在,再围绕她的天赋和个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成长计划,这样规划孩子的人生,想不成功都难。
如果一个好的人生规划能让孩子更容易的获得成功,那么看到孩子天赋并把它运用其中,则会让这个规划实施起来更有效率。
2 重视孩子的兴趣
法国著名自然科学家法布尔曾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
这句话就是对“华为少年天才”彭志辉成长之路的最好诠释。
在成为“华为天才少年”之前,彭志辉就已经是一个B站UP主,因为记录自己设计和制作自动驾驶自行车的视频而走红网络。
彭志辉从小就对科技领域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兴趣,但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全靠自学,大学阶段才在自己的规划下真正走上科技之路。
在大学期间,他不仅选择了相关专业,还不停地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以此来磨练自己、积累知识以及增强专业技能,就业时则直接选择了人工智能方向。
在彭志辉看来,他能走到今天,最根本的推动力就是兴趣,因为感兴趣,他才费心规划,用心投入。
在为孩子做人生规划的过程中,如果家长能重视孩子的兴趣,那就等于是在这个规划中装了一台自行驱动的机器,不用家长费力督促,孩子就能主动地去完善规划,积极地向前奔跑。
3 尊重孩子的意愿
知乎上,关于“如何看待孩子被父母干涉人生、职业规划?”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永远记得六年前的夏天,父母逼我填志愿的情景,每次想起来都会恨之入骨,人生轨迹从此彻底改变了。”
而这样地回答下面,是一连串的共鸣回复。
不仅是经历相似,连人生被强行扭转后的痛恨和无奈都一模一样。
为孩子做人生规划,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强行干涉,甚至用威胁、逼迫去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而是在孩子现有想法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进行适当的修正和构架。
规划的基础是孩子自己愿意,如果一开始就被抗拒,那么这样的安排是根本无法让孩子提起精神去彻底的贯彻和执行的。
4 培养孩子的能力
孔子曾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放在促进孩子的未来发展上同样适用,想要孩子成功完成人生规划,那就要培养他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哈佛爸爸高燕定就做到了这一点。
在女儿高倩5岁的时候,他就为其制定好“上哈佛大学,毕业后当律师”的人生规划,为了实现这个规划,他不仅有意识地引导女儿确立志向,还对她的各项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高倩刚到美国时,非常害怕美国人,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高燕定就鼓励她通过自主学习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之后还以同样的方式让她对汉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数门语言也熟练掌握。
最终,高倩在17岁就成功考进哈佛大学历史系,24岁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实现了父亲为她定的最初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培养孩子的能力与帮孩子科学规划人生应该相辅相成,没有相应的能力,规划做得再成功出色,也只能沦为水中月镜中花,遥不可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每一位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然后一路顺利地实现璀璨人生。
为了这个目的,几乎所有家长都拼尽了全力。
但尽管如此,也希望每个家长都记得,刻板、教条、不作为的人生规划,会桎梏孩子的个性,磨灭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在日复一日的自我挣扎中走向平庸和失败。
为孩子规划人生,不是只放一个目标在那里,让孩子赤手空拳,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去追逐。
而是要按照孩子的天赋和意愿,帮他制定好计划,准备好冲锋陷阵的盔甲,教会他击溃阻碍的能力,让他自觉勇敢地在那条最适合的道路上,不断冲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