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富联娱乐开户流程(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上回我们说到了蹴鞠的高潮在唐朝,下面我们接着说到。
六、蹴鞠的巅峰——宋朝
到了宋代,蹴鞠运动再次走上了新的高峰,这也是中国足球发展史上的辉煌时刻。
从工艺上来说,宋代时期的蹴鞠制作工艺由之前八片皮变成十二片皮,制作的重量,材料也都有明确的规格,种类高达到四十种之多。蹴鞠运动变得更加普及,全民的踢球技术水平也更上了一个台阶。
古人蹴鞠
从政治背景上来说,据《宋志·礼志》记载:“诸王赐食及宰相筵设,以蹴鞠为乐。”这个时期,尚书省甚至专门制定了蹴鞠仪式,把它列进了宫廷庆典活动当中。当时,上至朝廷显贵,下至寻常百姓,皇帝祝寿、大小节日、生日宴请等等,都会安排蹴鞠游戏作为庆祝活动。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道:“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清明上河图》上也绘有蹴鞠场景。
甚至还出现了专门靠踢球为谋生的艺人,并且社会上有成立专门的蹴鞠社团。 如圆社、打球社等。据《武林旧事》中记载,南宋球会“圆社”(另有称呼为“齐云社”)是当时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足球社团,《蹴鞠谱》中描述称:“人间博戏,争如蹴鞠风流,世上会场,只有齐云潇洒”。可谓是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和职业球员。
古人蹴鞠
从踢球技法上来说,宋朝时期便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蹴鞠技法。那个年代的《蹴鞠图谱》《蹴鞠谱》《事林广记·戊集》就是专门用来描述蹴鞠技法的。比如《蹴鞠谱》上写到:“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说的“肩、背、拍、拽、捺、控、膝、拐、搭、镰”等十种基本踢法,简称为“十踢”。《蹴鞠谱》还写到:“壮士习运之能,英杰游戏之学”,“健体安身可美”“肥风瘦痨都罢”“精神爽”“消长日”“度永年”。说的是蹴鞠能起到强身健体、美体塑形、预防疾病、修身养性的作用,并将蹴鞠比喻为“发汗散”“化食丹”。
蹴鞠图谱
从受众层次上来说,宋朝的皇族与官僚们对足球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程度,有些是爱踢球,还有些是爱看球。北宋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就描绘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戏的场景。这幅图现被收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赵匡胤踢球的高超技艺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他尤其擅长“白打”,就是现在人们口中的“花式足球”。即踢球时,用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灵活变化,随心所欲,可使“球终日不坠”。
宋太祖蹴鞠图
宋徽宗赵佶更是个球迷,他每日喝酒宴会上观看宫女蹴鞠,还赋诗道:“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靖康之难”时,金人不仅将徽宗、钦宗二位北宋皇帝和大量妃嫔、皇子、宗室人员掳去,还特别掳走了12名蹴鞠运动员。从这里,咱们可以看到,周边的少数民族也已经开始盛行蹴鞠运动了。
南宋的孝宗赵眘对蹴鞠近乎迷恋到痴狂的地步,有事没事把将士招来踢球,把国家大事抛之脑后,还不听劝。“时召诸将蹴鞠殿中,虽风雨亦张油帟,布沙除地。群臣屡以宗庙之重,不宜乘危,交章进谏,弗听”。
端王赵佶(即徽宗)和高俅
《水浒传》中高俅就是蹴鞠高手。据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曾布) ,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王诜,赵佶的姑夫) 。”原来,高俅相当于是苏轼的秘书,“草札颇工”,后来苏轼外调,就把高俅推荐给了曾布,但曾布又把高俅推荐给了王诜。一次,王诜让高俅送东西给“端王赵佶”,见到赵佶蹴鞠,顺便露了一手,和赵佶旗鼓相当,所谓英雄惜英雄,于是赵佶就将高俅收到身边。没想到,很快赵佶就成了皇帝,高俅就鸡犬升天,后来还被提拔成了殿前都指挥使,专门掌控禁军的指挥大权。高俅应该算是最早的“球星”了。虽说在《水浒传》里,高俅是个大奸臣,但是实际这人人品到底咋样,褒贬不一,咱们也就不跑题,不做过多赘述了。
高俅蹴鞠
七、蹴鞠的滑铁卢——元、明、清
到了蒙元时代,蹴鞠运动已沦为低俗的娱乐项目。
这个时期的蹴鞠活动,逐渐走向纯粹的娱乐游戏,并与青楼妓女等联系紧密。擅长蹴鞠的妇女被称为“蹴球伎”,还出现了“女校尉”。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云:“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萨都剌《妓女蹴鞠》散曲中说:“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蹴鞠已经沦为一种艺伎表演取乐权贵的游戏,它的社会性已大幅缩小,不再是节日的活动内容,也不再是宴会上的节目,而是一种和放荡行为相联系的娱乐。
古人蹴鞠
据《明通鉴》记载:“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说的正是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可见蹴鞠已经成为放荡、堕落和风流结合一起的一种行为了。元曲中更是有“占场儿陪伴了英豪”,大都是“谢馆秦楼”“鸣珂巷里”的“绝色婵娟”。说的也是妓女们以蹴鞠来娱乐客人。
古代女子蹴鞠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读书人便站出来,开始对蹴鞠活动进行批判。王结在《善俗要义·戒游惰条》中写到:“颇闻人家子弟,多有不遵先业,游荡好闲,或蹴鞠、击球,或射弹、黏雀。”将蹴鞠与“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挂钩,为蹴鞠而感到不耻。
到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甚至传下圣旨,明令禁止军人踢球。
朱元璋为了避免军队蹴鞠误事,于是下旨“蹴鞠者卸脚”,但是这个圣旨只是禁止了军人踢球,却并没有遏止低俗化蹴鞠的继续发展。明熹宗也曾下过禁令,禁止踢球,认为踢球是一种“浪荡”的行为。所以用球门的蹴鞠踢法便慢慢消失,朝廷宴会的表演节目也没有蹴鞠的身影了。
到了清代,蹴鞠活动已主要变为妇女、儿童的游戏活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有这样的描写:焙茗“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中国体育博物馆有收藏清代五彩蹴鞠纹高足碗。
古人蹴鞠
清朝入关后,对汉人的蹴鞠运动也实行了禁止政策。
顺治皇帝曾口谕禁止蹴鞠,而且是"即行严禁"。乾隆皇帝更是直接明令禁止蹴鞠,不仅军中,包括民间,都不许蹴鞠。蹴鞠这项运动从此基本退出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舞台。
八、中国足球浴火重生——民国
很多人在感叹说,为什么世界杯里面出现了那么多人口少、还在饱受战乱的国家,与此对比的是中国男足的失利。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数十年战乱不断的民国时期,中国足球曾称霸亚洲多年,甚至一度比肩欧洲强队。
不过,当时的足球运动却来源于西方。
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一般以1863年10月26日在伦敦成立“英国足球联合会”为标志。从此以后,足球运动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最为广泛的一项体育运动。
中国现代的足球运动,最早也是在香港、上海等沿海地区展开。最初香港的足球队都是西方人组成,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皇仁书院、圣约瑟书院等教会学校中,才开始有华人学生踢足球。
自从1913年中国足球队在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即亚运会前身)获得亚军以来,中国足球在亚洲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尝过败绩。这也是中国足球队的首秀表演。
1936年,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中国共派69名运动员参赛,举旗者为亚洲球王李惠堂。在奥运会前的热身赛上,中国队横扫越南、新加坡、印尼、缅甸、泰国、印度等队,取得了二十七战二十三胜的不败战绩。在奥运会正赛中,中国队面对当时的世界顶级强队英国队,居然打了个旗鼓相当。
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中国足球队合影
九、建国后的中国足球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体育事业一穷二白。上世纪50年代,贺龙元帅担任国家体委主任。
在贺龙的亲自主持下,中国的乒乓球水平上去了,羽毛球水平也上去了,在世界上有了一定名气。可当时中国足球的水平和世界强国相比还差得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足球运动队水平很快提高了一大截,成了亚洲强队。中国足球队一时成了世界强队之一。这是在新中国体育运动史上,中国足球队进步最快、最辉煌的时期。
60年代以后,中国足球水平有些下降。
虽然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职业化足球运作,但并没有重续中国足球的辉煌,反而一日不如一日。
直到2002年中国首次打进世界杯。
中国队在主教练博拉·米卢蒂诺维奇的带领下,历史上首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举国欢腾。中国球迷对于国家队的希望并不高,由于和巴西队、哥斯达黎加队以及土耳其队同分在一组,所以中国媒体希望中国至少能在世界杯赛场上取得一粒进球。
首战哥斯达黎加队,孙继海开场不久便受伤下场,中国队0比2完败,以失利开始世界杯征程。小组赛第二场与足球王国巴西队的比赛,3R领衔的“桑巴军团”给中国人好好地上了一课,以4球大胜。小组最后一战,中国队0比3完败土耳其队,三战皆败遭到淘汰。
本届杯赛开始前,国家队定下的目标是“进一球,积一分,胜一场”,最低限度也要进个球,然而在精英尽出之后,才发现世界是如此之大。时人评价“三战三声长叹,九球九曲悲歌”,正是当时球迷心情的真实写照。
2002年的中国足球,大家以为是个开始,所以那一届的男足遭受了很多非议。然而大家所没有想到的是,在那之后的20年,02年却是巅峰!
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阵容
尽管今天我们国足的表现并不如人意,但这改变不了足球起源于中国的事实。1958年7月,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就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中国蹴鞠文化的存在、发展以及没落,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意义。蹴鞠在中国历史不仅具备娱乐价值,还有着健身、兵法战略、社交等价值。愿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通过了解中国足球的历史和文化,才能增强“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兴起,首先要有认同感,要具备“文化自信”。坚信中国足球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中国世界杯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