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摩天娱乐后(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谢邀,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改为40mm赛璐珞时代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有多厉害?
答案如下:反手拧拉其实一直绕不开一个人——王皓。现代乒乓球反手体系的创立者,直板的反手玩出了高于同时代横板的高度,直板单面的花样技术,包括摆短侧切撇挑,王皓反面都能做出来,正反手均衡等等,但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故事,王皓进一队之后,教练组在让王皓尝试两年以后发现,横打推挡无法兼顾,于是吴敬平让王皓干脆建立独立的反手体系,全部横打,这时候国家队主教练蔡振华问吴敬平,直板的反手小三角,王皓怎么处理?是摆短?搓或者挑?如果用处理正手体系的前三板技术,效果固然不错,但与王皓建立的两面均衡弧圈持续输出相排斥,毕竟你无法要求一个运动员深入台内回短球以后在近台退到中远台一直能保持上旋输出。此时吴敬平:???那就干脆在台内球建立弧圈啊,让对手出不来质量,退台以后王皓就能主动上手了!!于是现代乒乓球技术里面革命性的技术,反手拧拉,第一次作为主流技术在40mm大球时代登场于各项世界大赛了!王皓对横板的影响要比直板更深远,张继科那一代运动员几乎是全面吸收了王皓的先进性,正手得分反手也得主动拿到分!(马龙这次不聊,但他的技术合理性从赛场上看是等价于先进性的)
那么张继科和王皓拧拉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频频是王皓拧拉过去被张继科反撕快带,张继科拧拉王皓经常招架不住呢?
现在来单独分析张继科拧拉的特点:
其一:隐蔽性强。众所周知拧拉作为台内球的新技术(相比上古玩家),作为接发球技术里下旋转上旋两面抡的简单玩法,在40+ABS塑料球时代,旋转大幅度削弱,速度凸现出来,樊振东在这个时代被单独拎出来和张继科比较拧拉是不科学不可取的,要对比应该也是林昀儒王楚钦和樊振东对比。谈到接发球其实离不开发球,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发球发的再转再快他们都不怕,他们只怕隐蔽性!!!落点和弧线的变化一两局下来,运动员们是能防到偷长球和直线球的,但隐蔽性好到对方根本判断不出你同一个动作发出来的是什么球,前三板强如马琳、马龙也只能说我能保证这个球不会接失误,但冒不冒高,能不能抓到机会,全看两位运动员博弈的水平。接发球也是如此,马琳04年和10年世乒赛晃挑撇斜线给波尔打的一愣一愣的,发球抢攻落点总是出其不意。同理拧拉的隐蔽性,参考张继科14年世界杯男单决赛和16年科威特公开赛,张继科侧身到中间偏正手,右脚踏进台内的时候,小臂和肘架起来的同时幅度很小,只有手腕内旋出球的一瞬间你才知道他拧到哪个落点,马龙16年公开赛相比14年刚刚改球的世界杯,技战术大成心态经验也是顶级,但依旧吃了张继科好几个接发球。(举马龙例子纯粹是因为马龙前三板和阅读比赛能力是横板里的天花板,不是任何人黑粉)
其二:旋转强。40mm赛璐珞时代,乒乓球的五要素,力量旋转速度落点弧线,张继科是世界公认的旋转做的最好的运动员,同样举上面的例子,16年科威特公开赛(此时已经改成赛福球,旋转削弱),马龙在丢分调整之后,张继科拧拉,马龙预判成功脚下扑过去反拉,但依旧被强烈的侧旋顶住,回球出界。11年世界杯11年世锦赛那会名场面更多,伦敦周期张继科接发球拧拉的比例更大,占到七成是有的,那会球旋转强,包括张继科的双打比赛,拧拉经常直接得分。
其三:衔接好。张继科虽然经常在关键分把拧拉作为利器一举得分,但重要的武器通常都是打磨到关键时刻才用,关键分和关键局之外的时候,张继科更重视接发球第二板到第四板的衔接,亦或者发球轮第一板和第三板的处理,前者拧拉摩擦挂起来,第四板反手快带/借力反拉(和正手劈长后侧身反拉战术差不多),后者逆旋转发到中间偏正手位,对手摆短到张继科中间偏反手的时候,通常张继科不会直接发死力拉到对方反手底线,而是回摆、劈长,反手轻挂一板加摩擦。对手搓到张继科中间偏正手的时候,这时候张继科经常出其不意侧到右半台拧拉大角度。对手劈长或者拧拉时,张继科通常已经准备好正手侧身去处理。其实类似的战术组合还有很多很多……
综上:张继科是一位前三板突出,正反手均衡,反手中近台弧圈质量更高的运动员,力量旋转速度都是顶尖,40mm赛璐珞时代更是把旋转元素和拧拉技术都做到了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