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杏悦平台(2022已更新(今日/知乎)
原标题:雅思赛场9次被黑,你应该知道的羽毛球“规则黑洞”
10月23日,丹麦羽毛球公开赛迎来了决赛日,中国队在全部10个决赛席位中占据6席,成为毫无疑问的最大赢家——混双、女单包括冠亚军,女双、男单也杀入了决赛。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球迷来说,此次丹麦公开赛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并不仅仅是中国队的出色,而更多的是1/8决赛郑思维/黄雅琼对阵丹麦组合时,竟然被发球裁判判罚9次发球违例——三夺世锦赛冠军的雅思组合竟然在一场比赛中被判了如此之多的发球违例,不仅是两人职业生涯之最,同时也堪称世界之最!正因为如此荒唐并令人难以置信,不仅雅思的教练杨明现场便提出了抗议,而且中国羽毛球协会也罕见地向世界羽联提交了书面申诉,明确要求立即停止这名发球裁判及当值主裁以任何形式执裁中国队的比赛,同时还要求对这两名裁判的执裁进行回顾、评估和审查,并调查两人是否参与操纵这场比赛。
扛着压力进决赛,提气!
发球判罚,实是“规则黑洞”
时至今日,中国羽协的申诉提交已达3日,但仍未见世界羽联任何公开的回应。而且,不出意外的话,此事也将大概率以“内部处理”的方式“解决”。即,两名裁判不会再执裁中国队的比赛,但同时世界羽联也不会有任何的调查结果出来。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首先,发球判罚本来就是当今羽毛球比赛的“规则黑洞”,球员的发球究竟是否违例,发球裁判有着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即便是回放录像,也很容易便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之中。其次,本次超出常规的判罚发生在国际球员与东道主球员比赛之间,组委会自然会本能地偏袒“维护了本土球员”的一方,即裁判方。此外,还有一个现实不能忽视,那就是如今世界羽毛球的实权掌握在丹麦人手里,世界羽联的主席、秘书长等都来自丹麦,同样很难想象世界羽联会“打击”帮助了丹麦运动员的裁判。更何况,既然说发球判罚是“规则黑洞”,便意味着除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问题不可能轻易解决。
发球违例,一道世界难题!
翻开羽毛球的竞赛规则,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合法发球”,其中有这样两句描述:“发球员的球拍必须先击中球托,与此同时整个球要低于发球员的腰部;击球瞬间,球拍杆应指向下方,从而使整个拍头明显低于发球员的整个握拍手部。”是不是看完后还有些“云里雾里”?没错,普通人看完后依然不明所以,那就对了。事实上,即便是专业人士,在对“发球员的腰部”的判断上,也很容易出偏差。与此同时,拍头低于发球员的整个握拍手部并不难判断,但如果有人跟你较真“不是明显低于”,可能你也只能“干瞪眼”了。为此,有人建议在发球环节引进机器判断,但世界羽联一直没有同意,因为在世界羽联看来,这样很容易导致接球运动员故意滥用“机器判断”,从而破坏了比赛的连续性及公正性。客观地说,也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比如说,某个球接球方没接好,于是他便可能动用“机器判断”这一规则,即便改变不了结果,也有可能破坏了对方比赛的节奏,对于直播体验更是一个巨大的影响。所以,在一个“一目了然的判断方法”出现之前,发球规则的这个“黑洞”估计仍将存在并继续下去。
司线判罚,曾经的“规则黑洞”
翻开羽毛球运动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发球其实并非羽毛球运动最大的“规则黑洞”,司线判罚才是最要命的。众所周知,羽毛球比赛的裁判由三个部分构成:裁判员、发球裁判及司线裁判。按照普通人的理解,裁判员应是“最厉害”的,但实际上,这个岗位甚至是最没有“话语权”的——司线裁判可以判球是否出界,发球裁判可以判发球是否违例,而裁判员只有记分及执行的份,即便他对司线裁判或发球裁判的判罚明显不认同,他也只能按照对方的判罚办,并不能直接改变对方的判罚。
前羽联主席:改革难!
因为上述“游戏规则”,所以曾经在羽毛球赛场上最影响比赛结果的,就是司线裁判。因为只要司线一句“in”或“out”,运动员的得或失便已经被决定了。也正因为如此,“司线腐败”曾经是羽毛球的公害。因为相对于裁判员及发球裁判,司线裁判好多时候都是由赛事当地组织的,有时司线裁判甚至只是普通人,并非专业的羽毛球裁判,经过简单的培训,便已经堂而皇之地上场执裁了。如此背景之下,司线裁判乱判一度是羽毛球比赛的“风景线”。面对如此乱象,大约是在1998年,笔者曾询问时任国际羽联主席吕圣荣:为什么不考虑引进鹰眼之类的技术呢?得到的回答是:国际羽联的执委很多来自欧洲,在他们看来,误判也是体育比赛的一个部分,甚至是一种魅力,所以国际羽联推不动这项改革。
因为国际羽联无法推动改革,于是闹剧便接连上演,2002年釜山亚运会的羽毛球男团决赛,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案例。比赛当时在东道主韩国队与当年的汤姆斯杯冠军印尼队之间进行,首场比赛便是韩国的孙升模对印尼的陶菲克。结果来自韩国的司线裁判接连反判,终于把本来就是“坏小子”的陶菲克惹毛了——在一次明显的误判之后,陶菲克向裁判员投诉无果,于是便直接回到休息室,不打了。组委会及亚奥理事会的官员都前往相劝,陶菲克的回答也简单:“既然韩国人想要冠军,那就给他们好了!”最后,比赛中断了一个来小时,直到观看直播的时任印尼总统梅加瓦蒂亲自打来电话,陶菲克才答应重新回到赛场,但前提依然是换一组司线裁判。但从一组韩国人换成另一组韩国人,肯定是换汤不换药,司线依然乱判,当时担任这场比赛的裁判员正好来自中国,就连她也看不过眼了。在陶菲克再次拒绝比赛的时候,她也忍不住对中国记者抱怨:“韩国这次太过了!我都看出是明显的界内球。但规则在那,我没法改变呀!”最终,陶菲克草草应付并输掉了比赛,而韩国队也如愿获得了冠军。但第二天,呼吁羽毛球司线规则改革的声音便成为了除韩国媒体外所有媒体的主流。
陶菲克,叫板司线规则!
国际羽联显然也意识到了司线判罚的“规则黑洞”对羽毛球运动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不久后,国际羽联便迈出了第一步,在重大比赛的关键场次安排国际司线组进行执裁,从而尽可能地规避东道主司线裁判对比赛的“干扰”。2013年,已经改名为世界羽联的世界羽毛球最高管理机构开始尝试在比赛中使用“鹰眼技术”。2014年,鹰眼技术正式使用于世界羽联旗下的所有赛事,至此,司线“规则黑洞”终于“寿终正寝”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