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红旗后排娱乐系统(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冬奥开幕式主题曲背后的故事,竟如此曲折......】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
在冬奥会开幕式的《雪花》篇章中
有一群孩子拿着和平鸽的道具灯
在舞台上演唱了一曲唯美、动人的歌曲
它,就是本次冬奥会的主题曲
《雪花》
由100多名童声合唱团的小演员们
用清澈透亮的嗓音
为我们唱出了本次冬奥会的核心精神
你知道,这首曲子
背后的创作故事吗?
01.
邀30多位作曲家,层层选拔
去年3月,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向30多位作曲家发出了创作邀请。当时对于这首主题曲的期望是,“这应该是一首能让听众留下印象的作品,要具有一定的流行度。
赵麟转达总导演张艺谋的想法,给出了“一朵雪花”“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一家”这三个关键词;音乐风格尽量采用长线条,有节奏感。
一个多月后,近40首歌曲交了上来。为了保证评选意见的公正全面,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和赵麟首先邀请导演组以及所有参与前期创作的工作人员组成评委小组,在听完全部小样后,投票选出12首作品。
此后,又经过一次小范围的讨论,4首符合节目表达的歌曲被最终上报,两轮有针对性的讨论再次展开。最终,选择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张帅的作品。
02.
副歌,直接推倒重写
本次冬奥会的词曲创作者,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教授张帅。关于这次冬奥歌曲的创作,张帅在专访中谈到,是他所参与的所有大型演出的音乐创作中最艰难的、改动最多的一次。
关于他与奥运的缘分,要从2008年说起,张帅接到一个电话,有人推荐他为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主题曲,那一次他提交了自己的创作,但是很可惜,那次的稿子并没有选上。
时隔14年,这一次,他与奥运再续前缘,他的作品从30多名作曲家的乐谱中脱颖而出,终于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创作。
新华社在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这首歌前后改了100多版,这个旋律在我的脑子里至少有20年,我接到委约后,它一下子就蹦出来了。”
说到副歌部分的重写!让他很崩溃的是,冬奥会开幕式总张艺谋觉得这个(主题曲)的旋律应该是一首能流传下来的旋律,他认为还可以做得更好。
于是,张帅只能推倒重来,还好重写的过程还算顺利,一气呵成,灵感闪现时,只是用A4纸简单记了一下。在被问到哪一次是他为大型演出创作过的最艰难的一次,张帅坦言,就是这次,是跨度最长的,修改次数最多的,直到2021年12月份还在改,导演张艺谋是一个特别追求完美的导演,永远觉得不够好。
歌曲最后呈现出的是一种大道至简的理念,用特别简单的旋律,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张帅在修改的时候,经过反复压缩,把不必要的枝节全部砍掉。
歌词也经过了浓缩,最终,张帅用6句歌词表达3层含义:第一个点是“雪花”,第二个点是“冬奥精神”,第三是“天下一家,一起向未来”。
关于《雪花》的寓意,张帅说到:“开幕式的主题设计就是在讲一朵雪花的故事,雪花与冬奥有一定的联系,它表达了对美好,纯洁的追求。雪会融化,滋养大地,冬奥会就像桥梁,把世界各地的人汇聚在一起。”
03.
140个孩子,录制9小时
《雪花》最初的设想是童声加上男女对唱。而第一次录童声就录了9个小时,录出来之后,我们都觉得这个童声版的特别好,大家一致同意就用单纯的童声版。
开幕式的童声演唱是北京爱乐合唱团,这是一支由著名指挥家、教育家杨鸿年先生创建于1983年的合唱团,这支合唱团目前,可以说是国内最棒的童声合唱团之一。
这支合唱团,也参加了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当年,他们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献唱了无伴奏《奥林匹克圣歌》。
去年10月,合唱团被邀请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出。合唱团团长、常任指挥杨力回忆,从10月选拔出最初的40人左右之后,合唱团的人数就在不断攀升,最后,入选的孩子已经达到140人,这也给排练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这些入选孩子的年龄跨度为7岁到12岁,按照合唱团的正常规划,他们本属于不同的阶段和年级。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的他们,不得不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相互的磨合,达成默契,最终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场令人感动的表演!
参考文章:《北京冬奥会主题歌<雪花>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