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光辉娱乐3下载链接(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林教授下周就来了,你们要跟上不?”今年3月的一天,老刘在电话那头兴冲冲地对着我喊。
老刘叫刘昌富,是宁夏银川市闽宁镇园艺村的村民。1999年,刚搬到闽宁镇一年的刘昌富赶上福建援宁工作队前来帮扶。当时,工作队带来了一个项目——种植菌草蘑菇,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便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林占熺教授,林教授选了15户带头人种植菌草蘑菇,刘昌富就是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老刘有一个对他来说弥足珍贵的笔记本,笔记本的扉页写有林教授的亲笔赠言:“发展菌草,永别贫困。”每逢家里来客人,老刘总会“炫耀”一番,那模样像极了追星的粉丝,老刘的确是一个铁杆粉丝,只是他追的星,是一位“科学明星”。
林教授这位“明星”火起来的时间并不长,在电视剧《山海情》热播之后,大众才开始关注到这位研究菌草技术的科技工作者。其实早在1986年,林占熺就发明了菌草技术,以草代木生产菌菇,解决了菌业生产中林木资源被大量消耗的“菌林矛盾”,此项技术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林占熺也因此被誉为“菌草之父”。几十年来,“菌草之父”默默奔走在田间地头,让菌草技术造福着世界上更多的贫困人民。
由于林教授一贯行事低调,到地方调研时效率高、速度快,几乎很难被媒体“抓到”。从2020年以来,林教授已经来宁夏调研多次了,但从没留下过任何照片和视频资料。这一次,有了老刘这个“内线”通风报信,我们迅速准备好设备和拍摄计划,期待当面见见这位“明星”。
3月28日,宁夏平罗县。
一辆皮卡车卷着沙尘停在田埂边,林教授快步走下车来,笑着和大家点了点头,迅速走向他的菌草试验田。一行人走在辽阔的盐碱滩上,松软细腻的黄土并没有减缓他们的速度,他们迫不及待地在田垄上前行,察看菌草苗在盐碱地里过冬的情况。
当发现田间有存活着的菌草苗,70多岁的林教授兴奋得像个孩子,他神采飞扬地和一行人员讲解着技术问题并催促着女儿记录下实验数据。整整一天时间,从大地到大棚再到育苗工厂,我们采访拍摄的脚步都变慢了,林教授依然健步如飞。当然,这种不知疲倦在一天的调研结束时就消失了。晚饭前,林教授在一个临时休息的屋子里很快就睡着了,大家都希望厨师能多准备一会儿晚饭,这样林教授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3月29日,闽宁镇园艺村的村民刘昌富早早就起了床,来到了自己的菌草种植大棚,好几个从附近赶来的村民等着他打开大棚的门,要进去看一看。菌草,对于大家来说可是新鲜玩意儿,一名40多岁的养殖户仰头看着快长到棚顶的菌草,嘴里嘟囔着:“这东西美得很。”说着,掰断了一截菌草杆,扔进嘴里嚼了起来,边嚼边自言自语地说:“确实有甜味。”
老刘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他慢悠悠走过去给人讲自己是如何依靠菌草技术脱贫致富的,边讲着还不时看看自己的手机。今天,他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等着林教授来检验一下他的菌草种植成果。老刘偷偷对我们说:“一会儿我要摘几棵长得最好的菌草拿出去迎接林教授。”
3月29日,林占熺(右)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与农户交流菌草种植技术。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3月29日,林占熺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大棚里查看菌草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上午10点,林教授一行的车子开到了老刘的大棚前,老刘和其他的菌草种植户早已摆好了阵势,近两人高的菌草拿在手中,人也站得笔直,50多岁的老刘脸上笑满了皱纹,好像一个出色完成作业之后等待老师检查的学生。林教授从车里下来,和大家挨个握手问好,然后指着“仪仗队”手里的菌草感叹:“呀,这就是咱们菌草苗长成的巨菌草啊!”
3月29日,林占熺(右二)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与农户刘昌富(右一)交流菌草种植技术。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林教授仔细看了老刘棚里的菌草,然后就开始核对实验数据,和老刘交流种植技术。临走前,林教授紧紧攥着老刘的手,说:“脱贫了之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继续支持你。你看,多少年前我就说菌草是‘幸福草’,要让它去幸福更多人!”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大棚里栽植的菌草发出嫩芽(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大棚里栽植的菌草(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在返回闽宁镇的路上,林教授指着窗外的景色,给女儿讲着当年自己来闽宁镇时候的故事。看着如今闽宁镇的发展,林教授父女和我们聊起了电视剧《山海情》,他们没有想到这个电视剧的影响力那么大,很多人看了电视剧之后给他们打电话,非常激动地说,终于知道他们父女这些年做的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
对于这些评价,林教授只是淡淡一笑,因为在他心里,想着的是菌草技术和造福人类,那份山海之情30多年来已然在他心中,并不需要言语的表达。
如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林占熺造福百姓的步伐却始终没有停歇。近些年,菌草在发展畜牧业、生态治理、制作生物质材料等方面的潜力逐步凸显。为了促进菌草综合利用,林占熺在福建、宁夏等地来回奔波。“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了,我有了新的使命。我要用我的技术,让老百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改善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林占熺说。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大棚里栽植的菌草(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离开宁夏前,林教授父女还向我们讲述了在非洲的科研项目,菌草不但在国内得到应用,更是走出国门,在100多个国家落户,被外国人称为“中国草”。用菌草栽培的蘑菇成为非洲人的营养食品,既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水平,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林教授说,菌草技术是他作为科技工作者为脱贫减贫提交的一份“中国方案”,希望这项技术能够造福更多人。
监制: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王鹏、杨植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