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摩天娱乐郑74OOO5(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原标题:科普一下国乒男队的运动员们(下)
4.王皓陈玘邱贻可郝帅
王皓,直板横打集大成者。王皓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两面弧圈打法的选手,这其中过程很曲折,王皓可以说是整个职业生涯献给了技术改革和创新。王皓奠定了现代反手的基础,将拧拉融入体系,经过血与泪的教训练成变直线,06年增强正反手杀伤力后,两面重炮连续输出,近中远台无死角发力。反手能拧、能切、能拉、能防、能弹(除了推挡啥都会),正手连续性好,质量超高(参见成熟后与朱世赫对战的场边视角)。正手位抢拉半出台动作潇洒,落点精准,一击致命。有时会站在正手位发球,随即衔接反手连续进攻。虽然比赛中无谓失误挺多 ,但架不住人家技术体系完整而先进,打法没漏洞啊。王皓打球神球挺多,打得顺的时候各种非常规击球,李晓东有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王皓,属随心所欲还看马琳”(马琳灵感很好)。获得三次世界杯冠军,一次世锦赛冠军,2009年获得全运会单打冠军,三次获得全运会团体冠军,世锦赛团体不败金身。唯一的遗憾也只有奥运会了,离超级全满贯只一步之遥。皓哥有个缺点就是不自律,横滨世乒赛之后太放纵自己了,全运会的时候虽然夺冠了,但是一看他那个身材,就知道他弦松了,有人说当时不该让他减肥,但是最合适的身材是横滨世乒赛而不是09年全运会,只能说影响竞技状态的源头是他自己不自律长得过胖了。到了2010年,不仅自己状态下滑,思想松懈(他准备10年休息,然后从11年开始努力冲击12年奥运),还恰逢被撕拍不能上莫斯科决赛,所以说王皓拿不到奥运冠军不仅仅因为运气。现在一切都过去了,皓哥也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全身心投入到教练岗位去,把自己的先进技术传下去,也用自己的经历警醒小运动员们。
陈玘,左手横握球拍。吴敬平说他是天才,陈玘双打能力很出众,2004年带着失意的马琳走上双打冠军领奖台,在球场上杀气十足。正手侧身爆冲质量相当高,发球很转,力量大,但是不太稳定,上台率不高,前三板不弱于马琳,但是相持…吴敬平说他的反手很有潜力,但陈玘投入肖战门下后,反手…陈玘因为与教练不太合适而最终没能达到应该有的高度。陈玘获得一次奥运双打和两次世锦赛双打冠军,江湖上仍流传着“美玉”(和马琳)组合的传说,曾经有“双打得陈玘者得天下”,2005年携手江苏队获得全运会团体冠军。
邱贻可,和陈玘一样出了名的暴脾气,据说陈玘更暴躁一点。2003年世锦赛战胜波尔出名,后来因为多次违反队规酗酒等,禁赛时间比参赛时间还长,不过做教练之后还是很好的。
郝帅,当年很多人看好他,直通赛的时候,打球很细腻,但是心理问题一直没解决。从2005年被梅兹放高球打败之后,到生涯末期还被高球困扰。在队内主要担任陪练,据说是模仿波尔。
5.马龙张继科许昕
这三个人大家很熟悉就不介绍了
6.方博闫安周雨
方博曾是2015年世锦赛单打亚军,以暴力正手出名,后来因为伤病退出主力层,闫安曾经也是重点培养对象,但是输外战次数也挺多,后来也是因伤退出主力层,周雨的话外战不稳,队内成绩也不突出,周雨给我印象很深的是13年全运会团体赛,打得真好,不愧是八一队的。他们没打出来除了自身的伤病或许还有改球这些因素,(这里插一句,培养马龙并没有耽误培养小将,马龙公开赛冠军特别多只是因为他强,对自己要求严格,每次比赛认真对待,而不是把其他人的机会让给了他)还有就是当他们还在上升期时,16岁的小胖已经横空出世了,技术比他们先进,成绩比他们稳定,而且年龄很小非常有培养价值。
方博和闫安非常有梗,可以去了解一下,他们有个节目叫“活着不好吗”
7.林高远梁靖崑徐晨皓王楚钦
林高远,近台摆速很强,以速度出名,出球质量不高,正手框架有问题上限不高,台内球比较全面。其实依靠塑料球改革,林高远最大的优势“速度”能充分发挥,但同时他的缺点“力量”也暴露无遗。这让他面对欧洲力量型选手会打得非常艰难,如果要有进一步突破,首先要解决正手打不死人的问题。留给林高远的时间不多了,如果想上奥运,必须解决梁靖崑或王楚钦。
徐晨皓外号“大番”,发际线超级高,国家队第二显老(bushi),八一队祖传反手,特别喜欢打实力球,但是发挥不稳定,外战不太行,没什么特色。他的反手比较像欧洲人,抡大臂挺多的。现在大番是队内的陪练,有他在国乒不用担心怎么对付欧洲大汉。
(小胖,外号“樊振东”,大家都认识,就不说了)
梁靖崑和小胖技术上看起来有很多共同点,但是不同点也有很多,他俩的对比我也要等世乒赛之后再做。
薛飞、赵子豪这些直板横打的小将(也没有多年轻),我其实不太看好。要么就是没有台内小球,要么就是正手太差。我觉得直拍横打要发挥出威力,首先使用者要是直拍,也就是说正手的能力和台内小球的能力都要达到一定高度,否则是没有路的。我对未来的发展是持悲观态度的(在现有规则下)。尽管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是直板运动员,我还是觉得直拍真的快走到落幕的那一天了。
对于男乒是否断代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参考上一代和上一代,二王一马三个人虽然巅峰期几乎重叠,但是他们岁数差异比较大,王励勤78年,马琳80年,王皓83年,取个平均就按80年来算,下一代是88年和89年,这中间隔了8、9年,其实和马龙樊振东的年龄差差不了多少。83-85年这一代(六小龙)和92-95年这一代的情况差不多,除了王皓是个例外,其他从单打上来看都没打出来。而大王马和三剑客之间有王皓做过渡,在伦敦周期很稳当地交接,其实从里约到东京,前有马龙宝刀不老,后有小胖提前担大任,虽然东京周期经历了许多外界不利因素,但是也走过来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一个和小胖差不多年龄,能够有很强外战实力的人,不用去纠结小胖和马龙之间这一代能不能有人打出来。否则下一个周期要么是小胖一个人硬抗(历代至少都是两个人一起,哪怕是以前完全干不过外国的时候),要么只能是马龙继续打下去。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恐怕在最坏的条件下,连斯韦思林杯都保不住。马龙现在确实仍然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运动员之一,冠军的心永远不老,但是老将多打一天身体上就要有一天的痛苦,时间永远不会优待任何人,我不希望国乒到时候把巴黎守半区的任务再加在到时候36岁的马龙身上,马龙以现在的技术确实可以撑到巴黎,但是巴黎之后又有谁能站在小胖身边呢?今天的德国强不强,奥运男团亚军确实很强,可是波尔退役了之后怎么办?
我国运动员反手拧拉已完全被欧洲运动员适应,也能熟练运用,如果一味拧起来,与欧洲运动员相比,我们会打的很困难,所以梁靖崑反手对不过雨果。接发球拧拉也许会逐渐失去统治地位,慢慢回到和摆短劈长一样的位置。而张本和林昀儒,也同样被欧洲人熟悉,以后他们爆冷可就不算爆冷了。教练组可能会更重视具备全面细腻台内球技术的运动员,而像以前小胖刚出道那种打法可能会面临巨大挑战。中国队的优势不在于体制,不在于后备力量,不在于眼前的辉煌,只在于技术的领先,倘若技术不再领先,能否保住现在的地位不好说。总而言之,巴黎周期,风云变幻,打法究竟是再度分化还是归于一统,一切尚未有定数,世界的二三号位置究竟是谁,大家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