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杏运系列雪糕(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前天晚上,由火箭少女杨超越主演的青春偶像剧《极限17:羽你同行》开播,开头六集泪点密集,弹幕里都是眼泪停不下来的老阿姨。
《极限17:羽你同行》剧照
这部剧其实并非原创,而是翻拍自2017年的泰国电视剧《极限S:羽毛球篇》。虽然只有短短的8集,但豆瓣评分却高达9.2分,被网友戏称为“催泪核弹”。
豆瓣短评
都说看日剧要带一个脑子,看韩剧带半个脑子,看泰剧不用带脑子。可这部剧,偏偏不仅要你带脑子,还要你带心。那什么样的故事,有如此功力呢?
该剧讲述了患有自闭症的少年Gym,和弟弟Tong从小一起长大。他们的母亲是挚友,又都是单亲妈妈,所以四个人一起生活。
Gym从小是个自闭症儿童,没有哪个学校愿意收留他。只有弟弟Tong从不嫌弃他,愿意陪他一起玩。
哥哥的鞋带都是弟弟系
兄弟俩最大的爱好是打羽毛球,而且Tong在羽毛球运动方面特别有天赋,兄弟俩合作无间,经常能将对手杀得毫无还手之力。
转眼两人都来到18岁,渐渐长大的弟弟Tong却越发觉得事情不对:为什么自己的妈妈永远更偏爱那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哥哥?
自己穿的鞋,总是哥哥穿剩下的。
双打比赛获胜时,妈妈冲上场,第一个拥抱的总是哥哥。
弟弟喜欢黑色,但因为哥哥喜欢粉红色,所以他俩的战队就叫得double Pinky Pinky。
Tong18岁了,他的个人风格不适合双打,运动生涯到了瓶颈期。可因为没有其他人愿意和哥哥组双打,妈妈坚决不同意他转单打。
无论何时,妈妈都会提醒他,要注意哥哥,保护哥哥。
他甚至觉得自己的妈妈根本不爱自己。
直到有一天,他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家里最大的秘密——他和Gym其实拥有同一个爸爸,自己是妈妈和Gym的爸爸出轨生下来的孩子。
当年,两人的母亲情同姐妹,但自己的妈妈却插足了Gym父母的婚姻。后来Gym爸爸去世,走投无路的Gym妈妈,带着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前来投靠姐妹,兄弟俩因此相遇。
出于对朋友的愧疚,这么多年来,Tong妈妈竭力想要补偿。哥哥Gym患有自闭症,必须有一个人时时刻刻照顾他,这个人就是Gym最信赖的弟弟——Tong……
了解了真相的Tong最终崩溃,借着哥哥在球场失控被禁赛一年,顺利单飞。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想念哥哥,即使站在冠军领奖台上,他都习惯在身边留下另一个人的位置。而哥哥Gym则被送到特殊看护院,但他根本不能适应新环境,依然每天想着打羽毛球。
弟弟习惯了在身边给哥哥留一个位置
兄弟俩从一开始相互依存,到后面割裂重生,充满苦痛与泪水。 但幸运的是,两人最终都完成了自我的蜕变,走向人生正确的方向。
与原版标题相比,我觉得这次翻版的标题更有意义——《极限17:羽你同行》。这也正揭示了故事的最深的含义:爱你,不是要你我完全保持一致,而是在生命中始终相伴,与你同行。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捆绑,而是同行。
Tong其实很爱哥哥,但是他最痛苦的是,就是无论做什么,都是跟哥哥绑在一起。早上起来带着哥哥一起刷牙,出门之前帮他系鞋带,两人一起跑步,照顾他吃早饭。
因为哥哥缺乏陪伴,所以哥哥的爱好,变成了他的爱好;因为哥哥需要照顾,所以哥哥的生活,就是他的生活。
作为一个正常心智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他依然和自闭症哥哥捆绑在一起。他没有正常少年的社交,不能去放心大胆地追求心仪的女孩,甚至不能自主选择未来,这让他十分痛苦。
当他发现自己的身世,比赛中他情绪崩溃,自己的母亲却一再要求他,回到赛场,去帮助哥哥时,他忍不住痛苦的怒吼:你有问过我吗?我是不是想去比赛?
无论关系多亲密,两个人就是两个人,没有谁可以跟另外一个人完全同步。
心理学认为,人类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追求自我价值,是生命的本能。把自己依附于人,或者让别人依附自己,就是不断打压其中一个人需求,来完全满足另一个人。这是与人的天性相悖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艺术的夸张,生活中哪有需要两个人完全同步的情况。但事实上,“看得见”的捆绑并不可怕,“看不见”的捆绑才无处不在。两个人生活步调完全相同并不多见,但生活中意志、精神、习惯上的捆绑,却无处不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朱丹、周一围因为“台阶论”,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周一围一开始是因为什么,被大家诟病不够爱朱丹,不够尊重朱丹呢?
其实是很小的一件事:朱丹是个炫夫狂魔,从来不吝于对老公的溢美之词,但网友翻遍周一围的微博,却发现从来没有出现过“老婆”、“妻子”、“朱丹”的字样。于是,网友纷纷认为朱丹爱得卑微,周一围不值得。
周一围回答如何证明自己的婚姻没有问题
周一围真的不爱朱丹吗?这个谁也说不准。
但那些认为朱丹炫夫,周一围就必须炫妻才叫恩爱的,是不是也是一种不问缘由的捆绑呢?
我曾在一段采访中, 看到周一围明确表示过:作为演员,他需要跟观众保持距离感,所以他不喜欢将自己的私生活过多暴露。但朱丹就是喜欢晒,他也不会阻止。如果真的多翻翻他的微博,你会发现:他不仅不晒朱丹,其实也很少晒自己的私生活。
婚姻里的两个人,一个喜欢晒,一个不愿意晒,两人各自自由,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作为观众的我们,非要觉得他们不幸福呢?
是不是因为我们在婚姻中,已经习惯了把“我做什么,你就必须回应我什么”,作为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准呢?
我给你做碗汤,你必须喜欢,喝完夸夸我,这才叫爱;
我给你买的口红,你必须涂,不然就是糟蹋我的心意;
我熬夜等你,你必须领情;
我为你付出所有,你就必须对我负责任……
这是爱吗?这是"爱的捆绑"吧!
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曾拍过一部电影,就叫《爱的捆绑》。讲了一对原本亲密无间的小夫妻。丈夫纪夫是个作家,有时整日忙于写作,妻子逐渐感到隔阂与冷漠。于是有一天,丈夫惊奇地发现妻子把家里的很多东西都用绳子捆绑起来。而且妻子变得越来越不正常,甚至经常企图把自己也绑在绳中。经医生诊断,妻子患上了一种名叫“强迫性紧缚症候群”的精神病,无法进行医学治疗……
被绳索占领的家
影片散发着一种黑暗甚至惊悚的味道。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人有病吧!
但若是,你把这些具象的、有形的绳子,看成抽象的、无形的束缚,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你我他,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我越爱你,就越希望和你的一切紧紧相连,不可分割。
周国平先生曾说:“爱情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个是信任,另一个是自由,好的爱情是彼此信任的同时,也给足对方自由。”
自由,其实就是割裂。
感情的世界里,从来不需要连体婴。两个人,无论感情多好,终究是两个人。
什么都要同步,就会彼此掣肘,带来痛苦。就像《致橡树里》舒婷说,真正的爱,不是攀援的凌霄花,不是为你歌颂的鸟儿,而是”必须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两个人都站着的爱,才健康。
剧中还有一个细思恐极的细节:为什么Tong会和哥哥Gym,如此牢牢地绑在一起呢?那是因为,这些都是Tong妈妈并一手促成的。
因为妈妈对Gym母子心怀愧疚,所以看到自闭症的Gym喜欢羽毛球,她就义无反顾地成为Gym的教练。甚至当俱乐部开除Gym的时候,她立即辞职,陪着Gym一起离开。
不仅自己如此,她也希望儿子Tong跟她一样,倾尽一生照顾好哥哥。潜意识里,Tong就是她生命的延续,将来也会接替他,继续赎罪。
我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孩子,将作为父母血脉的延续,但是在人生选择上,孩子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显然,Tong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孩子幼年的时候,生命与安全必须完全依附于父母,所以一开始父母与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共生体。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这种依附会逐渐减弱,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强,这种一体化的共存状态,必然会割裂。
有的父母,早早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分离的时候,彼此都不痛苦。而有的父母,从始至终,都不会意识到孩子是个“外人”,只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这个暑假,我们最熟悉的动漫人物是哪吒和敖丙。其实敖丙的父亲,就是个把自己和儿子绑在一起的父亲。
龙族等了千年,龙王等了一生,敖丙是灵珠托生。所以龙族的使命就是敖丙的使命,他们的目标,就是敖丙的目标。这个逻辑,乍听很对,细细一想,怎么这么狗屁不通?
敖丙善良,但父亲交给他的使命与他天性相悖。为了龙族未来他不得不灭陈塘关,哪吒是他唯一的好友,为了龙族不得不杀。从头到尾,敖丙的意志是什么,都不在龙王考虑的范围。
他甚至用整个龙族巨大的牺牲,铸成一件万龙甲。
虽然是个大法宝,但敖丙接受的时候一点喜色也没有。这不是一件盔甲,而是一道最沉重的枷锁。穿上那件铠甲之前,敖丙还有许多可能,但是穿上这件铠甲,敖丙此生就只能有一个方向,就是振兴龙族。
这样的爱,不是爱,是以爱之名的利益的交换——我供养你,你替我达成心愿。
今年上半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7分钟的动画短片《包宝宝》,拿到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短片奖。
包子变成了孩子
故事讲述了一个妈妈,包了两笼小笼包,没想到其中一个包子变成了包子宝宝。妈妈对包子宝宝倾尽心血,呵护备至。
但是包子宝宝长大了,越来越渴望外面的世界。
最后甚至带回一个女郎,两人收拾箱包,就要搬走。
眼看再也留不住心爱的儿子,妈妈一把抓起包子宝宝,吞到肚子里。
这下子终于不用再分开了。包子回到了妈妈的独自里,两个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永不分开。可是世界上,却再也没有完整的包子宝宝了。
把孩子跟自己绑在一起,最最极致的,也不过如此。
最深的爱,最后变成了最恐怖的吞噬。明明起点是爱,终点却是毁灭。这样的父母,最终都会把自己的孩子,拖进深渊。
为什么绑在一起的爱,不幸福?
《极限S:羽毛球篇》中,弟弟对哥哥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有爱,也有难以言说的恨。
如果不是哥哥,也许他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尽情享受母亲的爱抚。
如果不是哥哥,也许他会拥有更为轻松、恣意的童年时光。
如果不是哥哥,他也许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爱好,在另一个领域大展身手。
如果不是哥哥,他也许会有一群合得来的同龄朋友,一起谈天说地,喝酒吹牛皮……
被自己的亲妈忽略,倍感痛苦的弟弟
可是,只要哥哥需要他,他的世界就得围绕哥哥旋转。
即使你再爱一个人,如果总是为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你也是会怨恨的。这是人的本能。
而另外一方面,哥哥在弟弟的庇护下,永远不愿跨出这个舒适区,也不会去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绑在一起的两个人,过的是阉割版的人生——一个因为过度供给而枯萎,一个因为过度依赖而残废。
真正的爱,先要学会给彼此松绑——既是给他人松绑,也是给自己松绑!我们首先要各自成为独立的人,然后才能有尊严地爱。
有两件事情,是我们永远都需要学习的:
第一:利益同步,不等于感情同步。
亲密关系说到底,也是一种利益关系。我们常说,夫妻一体,骨肉亲情,血浓于水。无论是夫妻,还是父母子女,往往都是利益的共同体。共同的利益可以让我们更加团结,更加珍爱对方。
但也容易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去“越界”要求他人的情感。
拿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催婚来举例。
从家庭的整体利益而言,父母催婚无可厚非。
过于晚婚晚育,容易给家庭生活带来风险,让家庭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所以,孩子年龄一到,父母就忙着催婚,其出发点无非是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所祭出的理由,无非都是“我还不是为你好”、“还不是为这个家考虑”等等。
这就是典型的将利益同步,等同于情感同步的案例。
父母认为催婚对家庭有益,就是对孩子有益。对孩子有益,就是正确的、善意的做法。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明显是侵犯个人空间的行为。理智上能理解,感情上难接受,矛盾也就因此产生。
其实用“利益—情感”的关系来拆解一下,解决催婚,最直接得做法式什么呢?就是维护共同利益,保持彼此的情感独立。
换句话说,就是子女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足以应付各种变故,可以让父母不要操心——这是维护共同利益。同时,理解他们的焦虑,坦诚你的真实想法,多沟通——这就是情感上保持独立。
如此一来,一个催婚的捆绑,才能慢慢解开。
第二,世上所有的“为你好”,都比不上“我们都好”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
是我只想听“我爱你”,你却永远说着“为你好”。
我忙,是因为我想挣钱买大house,还不是“为你好”。
我打你,还不是让你能记住教训,这是“为你好”。
我想要一个拥抱,你只给我忙碌的背影。
我只想要个苹果,你拉来一车梨,还口口声声说“为你好”。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为你好”加起来,都比不上“我们都好”。不要再用你的思路,去绑架我的人生,到底什么是“为我好”,没有人比我更知道。
多少“为你好”,是打着爱的名义的霸凌与绑架。
就像电影《狗十三》中,爸爸一手打磨掉女儿的棱角,逼着她加速成长。他像所有的家长一样,认为这是为女儿好。
而“我们都好”是给彼此独立的空间,并对这种关系充满自信: 你自安好,我也会好!
《极限S:羽毛球篇》的结尾是个富有戏剧性的场景:选择了单打的Tong,最终在赛场上遇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哥哥。他们互相利用对方的缺点,却都不能克敌制胜。可是当他们放下敌对,坦然面对时,哥哥最后让了一个球,把冠军留给了弟弟。
成熟的爱,允许我们成为对手,甚至站在彼此的对立面。经过了分离、痛苦与重生之后,兄弟俩终于冰释前嫌。弟弟如愿以偿,成为了单打冠军。哥哥放弃了竞技之路,转而开始教小朋友们打羽毛球——这让他更有成就感。
涂磊说: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坚持了该坚持的,放弃了该放弃的。如果相爱,我们可以坚持同一个方向,放弃同手同脚的步调。
如果相爱,我们可以一生与你同行,相互陪伴,但完全没有必要彼此捆绑。
我如果爱你,我终会把你温柔地放进心里,而不是随时捆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