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att娱乐天地(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9月26日,柳州一位57岁的患者余某,因身体不适,到柳州市谷埠路佳美卫生所就诊。
当天接诊的是一位徐医生,将其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其开具了处方: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及生理盐水,予以静脉点滴。
徐医生还很细心的在处方上注明:有糖尿病史、青霉素过敏史。
来源:南国今报
9月27日,因输液后病情无好转,患者再次到该诊所就诊。
这次是一名巫医生接诊的。
巫医生给患者余某重新开具了处方:利巴韦林、小诺霉素、氨曲南和生理盐水,予以静脉点滴。
来源:南国今报
结果,悲剧在“输液后一个多钟”时,意外到来。
据“南国今报”报道:患者余某出现了“呼吸不畅、不顺”。巫医生见状,立即关了输液,给予吸氧,并给予盐酸洛贝林、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进行抢救治疗。
但遗憾的是,最后患者余某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来源:南国今报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但在我国,不少人认为,输液能让病好得更快,还可以补充营养,多输没有坏处。
曾经有一个来源不明也不完全的统计,说是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液8瓶,每10个门诊患者中有3人被输液,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
而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比这更高,是在39万以上。
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挂水”。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带来一连串的问题,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其中,带来远期的突出问题就是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
近些年来,国家对输液的把控越来越严格,已经公布53种疾病不允许输液。多地陆续推出二级以上医院门诊限制输液、门诊不得输液的政策。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多地个体诊所,村卫生室也在限制之列,可见国家对输液泛滥和滥用抗生素的治理决心。
像这种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感冒”,对这样一个病毒感染的典型的自愈性疾病,是排在53种被国家明令禁止输液疾病之首的。对“感冒”进行输液,这至少是不合理用药,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啦!
当然,该患者到底是因输液引起的问题而致死亡,还是因为其他疾病突发导致,这有待于进一步死亡鉴定才能确定。
毕竟每个疾病存在个体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样,疾病的转归也千差万别。教科书给出的循证只有一种抽样后的临床的大数据结果,在不在某些患者的有效范围内,就像上帝掷骰子,有时候真要靠一定的运气。
毕竟医生不是神,即便临床经验丰富但是常在河边走总有一次会湿些,这是个概率问题,人们常称之为“运气”。
事实上,有些事情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真的可以,那还会有那么多医生在医院猝死吗?
我一直都说,医生给患者看病,就像是在边境扫雷,有时候会踩雷,碰到一些炸弹,虽然难以接受,但终究是难以避免。而对于有一些疾病,科学的认知依然像三岁的孩子,充满许多未知,比如新冠病毒。
所以,面对有些疾病时,医生就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处处充满着险境。所以,医学大家张孝骞才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而更要命的问题是,每每次谈到这些概率时,每每发生医疗意外时,患者家属大都认为医生是在巧言令色的“甩锅”,推卸责任。
但愿,这起因“感冒”输液,病人死亡事件,能引起医患双方正视,理性对待。
医生只是生命的维护者,不是生命的执法者,患方应该节哀顺变,依法维权,理性诉求。切不可用“好好的人怎么来的怎么就没了”?你好好的人看什么医生啊?不是?
医者仁心,患者更要有良心!
作为基层医生,应该以此为鉴,一定要遵循国家政策法令,把禁止输液的政策当做重头戏、“高压线”,绝不要轻易去触碰。这种无视禁令,对“感冒“患者进行违规输液的做法,不仅害人,也害己。
大家还记得前年此时,发生的那起“一次输液两条人命”的悲剧吗?
2018年9月22日,山东省梁山县一位村卫生室医生,在给同村一60岁的村民输液时,发生不良反应,急送县级医院抢救,治疗无效,当日死亡。
次日清晨,即中秋节前一天,这位村医被人发现自杀身亡,年仅40余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