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6a娱乐平台用户注册中心(2022已更新(今日/知乎)
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盘中强势震荡上扬,再度冲击3100点;深成指、上证50指数亦走高,创业板指尾盘回落翻绿;两市成交额再度萎缩,全日成交约6000亿元。从年线来看,沪指下跌15.12%,深证成指下跌25.85%,创业板指下跌29.37%。
净买900亿元!北向资金2022年抢筹股曝光
今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900.19亿元,为2021年净流入的4321.69亿元的20.8%。自2014年底互联互通市场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已连续9年净流入A股,累计净流入额高达1.72万亿元。
从个股角度来看,按区间个股持股量变动乘以区间个股成交均价估算,截至12月29日收盘(以下同),隆基绿能为2022年北向资金净买入最多个股,为228亿元。美的集团紧随其后,年内北向资金净买入122亿元。国电南瑞也被北向资金净买入过亿,金额为116亿元。
整体而言,2022年有450只个股被北向资金净买入过亿,171只个股被净买入超5亿元,85股超过10亿元。
从行业来看,2022年北向资金净流入电力设备行业居前,为531.08亿元。有色金属紧随其后,北向资金净流入287.01亿元。银行、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等也被净流入居前。相反,北向资金净流入钢铁居前,为64.89亿元。电子、计算机、社会服务等也净卖出居前。
相反,宁德时代为2022年北向资金净卖出最多个股,为129.92亿元。恒瑞医药紧随其后,被净卖出88.96亿元。贵州茅台、平安银行、歌尔股份等也被北向资金净卖出居前。
基金总数突破1万只 规模小幅增至26.59万亿
今年的惨淡行情下,公募基金发行疲软,加上业绩下滑,规模自然也没有大涨的道理,截至2022年末,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6.59万亿元(资料来源:中基协),较去年的25.56万亿仅微增4.03%。
注:各类基金的详细规模,中基协目前仅公布了截至今年10月的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公募基金总数已经突破10000,达到10263只,相比之下,截至12月20日,A股股票数量仅5042,还不及公募基金数量的一半。
随着基金数量的不断增加,选出好基金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再来看今年公募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情况。剔除今年新成立的基金,在8900多只基金中,今年只有不到3000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30.37%。
具体来看,今年各类权益基金都遭遇了滑铁卢,正收益比率都不到2%,平均跌幅都将近20%,灵活配比基金稍好,但也只有5.61%的正收益比率。
所以今年重仓权益的投资者,只要跌幅在15%以内,基本上就已经超过权益基金均值了。
而往年表现不佳的商品基金在今年俄乌冲突的背景下表现最好,正收益比率90%+,而且平均收益接近10%。
最受大家关注的主动权益基金,今年的首尾相差虽然没有往年那么夸张,但收益率差距也达到100%以上。
万家基金的黄海最终没能包揽前三,不过还是牢牢锁定了第一的位子,他今年凭借重仓传统能源取得了一骑绝尘的业绩,其余表现较好的权益基金也都都各显神通,要么重仓传统行业,要么是小微盘股策略,总之是一代版本一代神。
而今年表现较差的基金不出意外都是踩坑了今年波动和跌幅都较大的港股、科技等板块,叠加之后调仓失策,业绩一路向下。
在行业快速轮动的市场上,专业的基金经理大多也很难每一步都踩准节奏。
八大券商后市行情展望
国泰君安证券:2023年新能源车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们认为,尽管受2023年补贴退出及春节影响,明年初新能源车消费可能承受一定压力,但新能源车凭借更智能化的功能、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在“双碳”及提振消费的政策推动下,有望长期成为我国绿色发展和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随着消费端新能源汽车本身性价比不断提升,8-25 万元价格区间和A0、A00 和B 级车型的新能源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在供给端更多品牌车企更丰富新能源车型的大力推出和推广下,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实现900 万辆,同比增长约30%。
国盛证券:未来电动智能仍将是主线 结构性机会凸显
中长期维度,我国汽车市场的普及红利期已过,行业已于2017-2019年完成增速换挡,产业链经历存量竞争洗礼,开始步入成熟期。未来电动智能仍将是主线,结构性机会凸显:1)电动化:行业渗透率迈过增速拐点,车企新平台、强车型支撑行业持续成长,展望未来,行业有望复刻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自主品牌高性价比的大单品有望强势胜出,龙头公司跑出概率大;2)智能化:特斯拉领衔,新势力、传统车企加速跟进,目前行业OTA、域控制架构已进入普及期,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服务和内容收费开始落地,有望为车企贡献稳定现金流,打开估值向上空间。
展望2023年,预计燃油车承压,新能源和出口贡献主要增量:我们预计行业2023年销量表现好于上轮购置税政策末期(2017-2018 年)水平,主要受益于:1)本轮减免政策透支效应有限;2)新能源主力车型换代周期,优质车型仍将密集推出;3)出口有望带来增量市场;4)疫情影响弱化,内需潜力有望释放。中性条件下,预计2023 年销量2398 万辆,同比+2%。景气度受2022年基数及政策实施节奏的影响,预计2023年Q1 为行业低谷,Q2 销量有望实现同环比高增,Q3 起同比增速预计有所承压,Q4 同环比或均有压力。
安信证券:展望2023年!具有成本优势的传统自主车企有望迎来更大的投资机会
整车投资策略:量价齐升,看好传统自主车企。我们认为,整车股是非常优质的资产,其原因在于,长期看:自主份额有望持续扩张,结构有望持续优化,纯电平台技术有望不断创新迭代、带来电动车盈利持续提升。展望2023年:1)自主新能源车销量有望高增长;2)20万以上车型占比提升;3)PHEV 盈利能力有望边际改善。
对于2023年的整车行业投资,我们认为,考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逐步进入拼成本时代,具有成本优势的传统自主车企有望迎来更大的投资机会。。
零部件投资策略:行业进入α时代,关注四条主线——低渗透率、低市占率、全球化、混动产业链。远期来看,自主零部件厂商伴随自主车企共成长,并逐步走向全球化、逐步成为全球行业领先者。展望2023 年,我们认为零部件板块成本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板块业绩压力或从成本端转移至需求端,而需求端结构分化(自主车型高增、新能源车型高增、零部件出口市场高增)带来α机遇,看好业绩兑现能力强、业绩高增的α公司。
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四条主线,寻找业绩驱动型α公司——低渗透率、低市占率、全球化、混动产业链。
东海证券:关注电动化浪潮下国内车企销量提升与产品结构优化的机遇
2022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基本持平,批发增长较好,主要受益于出口的高增长以及经销商库存水平的上升,展望2023年,因今年年末旺季销售未及预期,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到期对明年的购车需求透支有限,国内零售有望实现平稳过渡,同时国内车企新能源汽车出口相继启动,海外出口高增长态势有望延续。结构上看,车企销量分化加剧,国内车企保持向上态势,关注电动化浪潮下国内车企销量提升与产品结构优化的机遇,高端化、混动化、海外拓展有望助力国内车企继续提升市场份额、打造品牌溢价、改善盈利能力。
华创证券:结构性成长机会仍有超预期空间 电动、自主以及与之相关的零部件表现有望超预期
2022年由于汽车有从2021年递延过来的芯片回补需求、有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带来的透支需求,因此在宏观经济波动、疫情影响之外,较其它行业有明显的上行景气特征。然而今年的上行景气因素会抬高今年基数,展望明年,汽车销量增速可能仍保持在较好水平,但景气领先度可能回落。我们预计2023 年乘用车上险增速+7.0%、批发增速+7.4%。
投资建议来看,2023年汽车景气领先度可能回落,但结构性成长机会仍有超预期空间,电动、自主以及与之相关的零部件表现有望超预期。整车建议聚焦有潜在超预期新品周期的机会,把握风险收益比。
信达证券:2023年汽车行业投资核心曝光!寻找智能电动变革下 α向上且确定性较高的赛道及标的
我们认为2023年汽车行业投资核心是在行业β或放缓的背景下,寻找智能电动变革下,α向上且确定性较高的赛道及标的:1)整车从新车周期+技术储备角度出发关注自主品牌龙头企业。
2)零部件把握智能电动核心增量零部件赛道:把握技术升级趋势,按【单车价值量】+【渗透率】+【国产化率】三维度筛选,现阶段重点看好【线控底盘、线束线缆、智能座舱、一体压铸、电驱动】等高成长高弹性赛道。
中邮证券:汽车行业电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且连贯
展望2023年展望: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基调大概率不会改变,购置税补贴政策有望延续,这一将定程度稳定乘用车行业β,下行有限上行可期。新能源车维持较强增势,主要驱动力为:1)混动放量,整车价格中枢下移;2)混动及纯电平台迭代日臻成熟,行业级别新品周期可期。此外,新能源车总量将抵近千万量级,规模效应或促使利润进一步兑现。
主题赛道关注:汽车行业电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且连贯。电动化或因渗透率加速提升,行业总量有力促进规模效应提升,零部件盈利能力加强。智能化增量零部件及功能的配置率或随更多爆款车型入市而加速提升。关注赛道:1)混动:贡献高收入弹性的增量零部件;2)电驱动:随新能源车规模上量而来的行业格局突破及盈利机会;3)800V:电驱动技术演进带来的增量/提价零部件;4)域控:新能源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带来底盘、车身、智驾及座舱域控的投资机会;5)空悬:自主供应能力向系统级延展,爆款车型或驱动相关配置率加速提升。
东吴证券:2023年产业链主旋律为降本及新技术 看好电池及盈利趋势稳健环节
2023年产业链主旋律为降本及新技术,看好电池及盈利趋势稳健环节。电池壁垒最高,格局稳定,中游材料2023年降价推动成本下行,2023年盈利有望小幅上升。中游材料新增供给释放,部分材料环节价格承压,盈利分化;隔膜、结构件、导电剂格局较好,盈利维持稳定;六氟价格已回落至合理水平,电解液龙头成本优势明显,盈利水平领先,市占率预计进一步提升;负极签订2023年框架采购协议降价20%左右,龙头公司盈利抗压能力较强,一体化对冲价格下行;三元正极2023年加工费预计正常年降,铁锂正极新增产能释放加工费下行,预计盈利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铜箔22年加工费下降明显,2023年预计加工费基本可维持稳定。碳酸锂2023年供给维持紧平衡,价格维持高位。此外钠电池、PET铜箔等2023年为量产元年,新技术也将贡献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