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合景娱乐下载app(2022已更新(今日/知乎)
2016~2019.2,我在斗鱼工作。
2018.3~2019.2,我很有幸作为产品团队的一员,参与鱼吧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鱼吧的整体数据量(例如dau、ugc数量、互动数量等各项数据),均翻了四五倍左右。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探索、迷茫、笃定、失落、欣喜的各个过程。后来我由于个人原因换了一家公司工作,也有时间既作为参与者、又作为普通水友,回头看看鱼吧的发展过程,分享一下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
一、鱼吧的历史
先展示一下产品数据。作为社区产品,我们日常工作中会关注很多指标,例如社区整体pv、社区整体UV、ugc数量(帖子+动态发布量之和)、互动量(转赞评等)以及其他各项数据。由于大多数情况下这几项数据的起伏基本是同步的,因此展示一下整体PV数据,作为参考。具体数值已经被隐去。但是在图表的右侧,鱼吧虽然作为一个产品内嵌的社区,已经足够与很多独立的社区产品相匹配,甚至我们通过各项渠道得知,很多主要数据已经超过大家耳熟能详、日常使用的知识分享社区。
鱼吧的来源,这里一两句话讲不清楚。但是任何一个互联网从业者大概都能理解,一家以内容为主的互联网公司对于一个自己可控的用户社区的迫切需求。例如爱奇艺里有泡泡,优酷有星球,腾讯视频有doki。相信这种需求的产生,往往是大老板一句话作为开始。但是推到了执行层面,由于执行层各有各的理解,这也导致了虽然同为内容平台的内嵌社区,发展方向、内容类型、用户场景千差万别。
回到鱼吧这个产品,2017年以前鱼吧的数据量非常之低,可以作为研发阶段不予探讨。往后的阶段大体可以氛围三个阶段:
1、自然增长期(图中蓝色部分)。
这个阶段鱼吧数据的增长,在我看来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老板拍板,确定每个签约主播每周至少发三条动态。这些内容作为冷启动资源迅速填充了鱼吧的内容池,也转化了一部分主播原有粉丝。
其二,斗鱼app和web端的自然流量增长。这个阶段,鱼吧在web端有一个顶部导航栏的入口,直播间内通过主播头像等位置也可以进入鱼吧。鱼吧在移动端争取到了一个独立的tab作为入口,但其实这个tab的流量在整体流量里并不占多数。
2、探索期(图中橙色+灰色部分)。
这个阶段鱼吧的整体数据都在下降,我理解原因是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社区整体的方向存在误判。当时公司有一道从上到下的指令,要求大力发展游戏吧。鱼吧内部由大大小小的小社区组成,这些小社区大体分为三类:主播吧,某个主播自己的鱼吧,例如旭旭宝宝吧;游戏吧(分类吧),某个游戏(往往也是一个直播分区的分类)固有的鱼吧,例如英雄联盟吧;兴趣吧,根据某个与直播不太相关的兴趣建立的鱼吧,例如cosplay吧。当时公司高层判断,社区的发展前景就在游戏吧当中。鱼吧产品运营团队人数最多的时候是七个人,四个产品经理,三个产品运营,大家比较年轻,也必然存在能力上的短板。当时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游戏吧和兴趣吧相关的运营工作中去,但是收效甚微。
其二,通过自然转化的主播粉丝量碰到了天花板。我曾经估算过,当时一个当红的主播当前粉丝团的成员数基本和鱼吧人数是一个数量级,再往后虽然鱼吧人数在逐渐增长,但是由于流失不会体现在数据上,所以活跃的人数基本就是这个量级,不做定向运营的话,数据难以提升。
3、成长期(图中黄色部分)。这也是我们工作状态和激情最饱满的一个阶段。探索期的时候,虽然老板们要求我们做游戏吧和兴趣吧,但是我们仍然抽出一部分精力在慢慢运营主播吧。再加上一些契机,让我们更加肯定了围绕主播路线的正确性。后来遇上一些人事调动,也让我们团队能够对自己的业务有更大的话语权,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所有的增长几乎都来自于将社区重点转移到主播身上。
二、转折点嘉年华
现在回想转折点,应该是2018年的斗鱼嘉年华。我们团队在北京办公,2018年嘉年华的时候,运营同学争取到了一个鱼吧的展位,两张桌子那么大,还有几千块钱的运营资金。我们欣喜若狂,七个人举家出动,奔赴武汉。
在嘉年华具体发生的事情没太多必要赘述。总结下来是两方面,其一是三四天的线下工作,让我们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其二是亲眼目睹了这么多粉丝水友,和来应援的水友们亲密接触、共同作战以后,让我们这帮人共同肯定了,鱼吧的未来一定就在围绕主播的这群水友身上。
↑等待游客入园时的鱼吧展台,半个展台借给了阿冷的水友应援团
↑开园后的鱼吧展台,可以看到和周围展台的对比
↑马路对面用我们准备的道具合影、参与活动的水友
↑ 401豪华水友团驻足鱼吧,我还跟佳哥互动了一哈
↑由于我们有半个展台借给了阿冷应援团的水友,他们在参加完阿冷见面会以后,本来嗓子都喊哑了,还组织着给我们录了这个视频。当时临近闭园,虽然我们都累得东仰西歪,但看到他们对着我们这样,不免热泪盈眶。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自从确定了瞄准主播吧的路线以后,第一个做起来的的确就是阿冷吧。这和阿冷水友们的热情是分不开的。
三、成长之路
鱼吧的大方向是服务主播的水友们,确立了这个方向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的。
第一个方面,鱼吧虽然作为斗鱼的内部社区,但是99%的主播不待见鱼吧。
原因有几个方面,其一,主播本身直播压力很大,下播之后还要维系水友关系、准备直播素材,很难抽出精力主动维护粉丝社区。其二,由于业内跳槽之风盛行,有个别主播宁愿去微博的超话组建粉丝社区,也不愿意在斗鱼内部维系自己的粉丝社区。其三,很多主播草根出身,对于直播的理解就是我收礼物我赚钱,从主观层面对于维系粉丝关系的重要性不太在意。
第二个方面,直播文化的特殊性,不同水友群体之间既有离散的特性又有共性。
离散性在于,我是大司马的粉丝,但我不一定是东北大鹌鹑的粉丝,虽然这俩都是玩英雄联盟的。关于同一个游戏、甚至同一个英雄的话题,我可能只会在这个话题与大司马有关的情况下才有意愿参与。
共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偶像离散又不唯一,导致A可能喜欢看大司马和大鹌鹑,而不爱看周淑怡,B可能喜欢大司马和周淑怡,而不爱看大鹌鹑。二是梗文化是共同的,例如大半个直播圈的口头禅几乎都是几个偷梗大户从当年的6324偷梗偷出来的。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如果有个产品想要吃掉直播社区的盘子,除非像鼎盛时期的百度贴吧或者现在新浪微博对流量明星的策略一样,能够保证每个明星都有一个精细运营的社区,显而易见,百度贴吧无力做这件事,而对于新浪微博而言,整个直播的盘子和吴亦凡这种顶级流量比起来,就是个弟弟行业,他们看起来也不太看重。
上面两个原因导致了在鱼吧没做起来的时候,斗鱼主播的水友们是找不到家的。头部水友可以去水友群,有的主播有微博超话,有的主播有自己的百度贴吧,甚至还有孤独时代吧、修车tv吧等第三方的百度贴吧聚集了一部分人,但是每个社区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所以鱼吧来服务这帮水友,既符合斗鱼平台的内部生态,又抓住了水友们的需求缺口。
当然我们具体做了很多事情,一言半句难以说尽,下图是我整理的在社区发展中我自己的思路。
时至今日,有四个现象可以印证鱼吧的实力。
第一,鱼吧整体的数据增长。我们团队基本所有人都是斗鱼的水友出身,或者直播观众出身,对鱼吧这个产品是有一定洁癖的。甚至有一段迫于kpi的压力,我们做了个功能,让每个人参与投票的时候能自动生成一条投票结果动态,上线几个小时就自己下线了,因为担心破坏社区生态。包括排行榜等有激励功能的需求上线后,我们也是反复评估反复修改,生怕数据上去了,社区氛围被破坏了。所以鱼吧的数据增长是实打实的,基本没有任何水分。
第二,top100的主播,除了极个别的就是不做鱼吧,引导粉丝去微博这种中立平台的,剩下的九十几个主播,一般发布一条动态都是鱼吧和微博同步发布。我们能保证这条动态在鱼吧的活跃程度一定高于新浪微博或其他外部社区(当然最近我观察,说不定抖音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第三,越来越多的事件爆料起点落足于鱼吧。一年前看直播相关的自媒体,一般截图都是直播间弹幕,现在看直播相关的自媒体,一般的截图都是鱼吧。
第四,越来越多的中型主播重视鱼吧。一年前非常多主播每周三条的动态都是“1”、“2”、“3”,现在基本所有主播的动态都是言之有物的。并且娱乐圈粉丝圈的形态逐渐在鱼吧形成,例如有人在鱼吧给阿冷写长篇小说,二坷吧有应援日历,还有各个吧内部的各种组织,专业程度越来越高。
在整个过程中,我所在的产品团队虽然从职务上分为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实际上产品和运营的工作极为紧密,既各有分工,又能保证24小时无缝沟通。我们的开发团队、设计团队、测试团队同样非常年轻有活力,在斗鱼工作的这几年,大概是我职业生涯至今为止工作最开心的几年。
四、未来可期
虽然我自己离开了团队,但是我一直很看好鱼吧这块业务的发展。
一个是自己略显自负的认为,这一年我们在产品、运营、技术实现等各个方面,把鱼吧扶上了正路,后续只要别闹太大的幺蛾子,业务大多半会正向发展,只是发展快慢问题。
二是2018年年底我们申请下来很多主站的入口。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各个新增渠道,鱼吧去年的数据增长并不是来源于这些入口。web端各个直播间下方变成了鱼吧的内容,但其实这个需求是我们向老板申请到之后害怕老板变卦,紧急怼上去的,逻辑和交互设计上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一定会带来数据增长。web端直播间内一个tab是鱼吧的tab,但去年数据增长最快的时候,我们只是找了Android端一个小渠道灰度上线了这个功能,对整体数据的影响不大。现在这个功能已经铺全量了,按照我当时的测算,今年就算我们什么功能不做,做好这些渠道,做好吧内运营,数据增长应该也不少。
后续可能老板们想要做的游戏社区、话题社区也能做起来,但很有可能还是围绕着主播和水友来进行。例如以后很有可能鱼吧内不会有英雄联盟吧,但是和英雄联盟赛事相关的话题大家可能都回去Joker吧讨论。
只不过一开始就瞄着游戏等垂直领域的社区去做,则是犯了两个误判——一个低估,一个高估。
低估在于,低估了斗鱼这个平台垂直领域内的用户天花板。
高估在于,高估了普罗大众对于单纯品类的兴趣的爱好程度。
但是从主播吧作为切入点,是有可能逐渐发展出其它垂直社区的。
后面我投身去做的事和直播、和社区相去甚远,正好趁这个机会梳理一下这一年自己的感悟和材料,能放出来的写写画画、陶醉自己,不能放出来的整理打包、封存留念。
祝愿鱼吧越来越好,从此以后,我要重新作为一个斗鱼水友,陪伴大家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