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走进古人的“世界杯”
原标题:蹴鞠,走进古人的“世界杯”
近日,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赛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少人熬夜看球,激情澎湃,尽管多次爆冷的比赛结果令人看球的心情跌宕起伏,但大家仍旧乐此不疲。
虽然在绿茵场上,我国男足与这项盛事的缘分较浅,但咱们踢球的历史却是源远流长。
《朱瞻基行乐图》局部 明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古代足球起源于我国,名“蹴鞠” (“蹴”,即踢;“鞠”,即古代的足球),一般以皮缝制,分为空心球和实心球。
2004年,国际足联明确认定足球起源于中国。2006年,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蹴鞠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据《战国策》和《史记》等史料记载,那时的古人已经开始玩一种叫“蹴鞠”的游戏。这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原型。
铜蹴鞠图案印 西汉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汉代起,蹴鞠已经十分盛行,被视为“治国习武”之道,流行于军队、寺院以及宫廷贵族之中。汉朝蹴鞠使用的是实心球,将动物毛发搓成团,外面缝上皮革。汉高祖刘邦的父亲、汉代大将军霍去病等人都是狂热的足球爱好者。当时的汉代皇宫内,还设有专门的足球场,称之为“鞠城”。
蹴鞠纹青铜镜 宋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宋时期的蹴鞠很是繁荣,成为一项民间广泛流行的娱乐活动。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位资深球迷。
唐代开始使用充气的空心球,也就是将动物膀胱充满气,外面用八片皮革缝成圆形,这使得蹴鞠用球更轻、更圆,加之玩法更多,也不太讲究对抗,便出现了“女子蹴鞠”。当时对蹴鞠女子的容貌、身段、技艺都有较高要求,以期体现女子特有的阴柔之美。
《仕女卷》局部 明 杜堇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作为娱乐活动的蹴鞠在宋代风靡天下,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火遍了大江南北,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巴西。
有意思的是,当时还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职业球星”:一种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运动员”,以及吸纳这些运动员的俱乐部——齐云社。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专门负责蹴鞠运动的推广、定期组织比赛。此外,齐云社还订立协会章程、制定规则礼仪、考核球员技术等级等,这也成为了我国最早的球队章程雏形。
《蹴鞠图》局部 元 钱选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宋代的皇帝和官僚都是球迷,在全民蹴鞠的形势下,出现了很多王者玩家。最为人熟知的高俅就是著名球星之一,因为当时他能踢一脚好球,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被提拔做了高官。
宋代蹴鞠更注重观赏和技巧性。当时蹴鞠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也就是花式足球,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做出高难度动作。另一种玩法是单球门蹴鞠,称为“筑球”,球场中间设置一个球门,每队十二或十六人,分别穿不同颜色的球衣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军”对垒,由球头开球,队员们轮流不落地花式颠球,使“球终日不坠”,最后射门,进球多者得胜。它的规则和今天的足球比赛相似。
《长春百子图卷》局部 宋 苏汉臣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清之后,蹴鞠开始走向没落,基本上不存在什么竞技性,娱乐的社会性大大缩小。朱元璋称帝后,严禁军人蹴鞠。清代中叶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我国传统蹴鞠活动基本上被现代足球所取代。
作为足球运动的最早雏形,蹴鞠运动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巨大的一项体育运动,时至今日,中国仍有众多球迷,国人对足球的热爱和关注度仍然只增不减。
# 本文图片来源于作品所在博物馆官网
· 免责声明 ·
编辑 /制作 : 徐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