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人的足球世界——蹴鞠
明代宫廷画师所绘《宣宗行乐图》中的足球比赛场景(局部),宣德皇帝坐在看台内观赛。
四年一届的足球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吸引了全世界许多球迷的关注。讲到足球,不妨说说我国古代的一种类似于足球的体育运动 蹴鞠。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蹴鞠就已出现,在当时它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深受大家喜爱,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蹴鞠的历史。
我国古代人们称踢足球为“蹴鞠”,也称为“蹋鞠”。我国也是世界上开展足球活动最早的国家,在2500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文字记载当时社会上开展足球活动的情形。战国时期,足球和吹芋、弹琴、斗鸡、六博、走犬一样,都是人们闲暇时候“以此为欢”的娱乐活动。到了西汉时期,足球活动有了极大的发展,足球活动性质也有了改变;足球活动不仅是娱乐活动,而且成为一种军事训练的手段。
蹴鞠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战国时期,足球已经是我国民间一项热门运动,特别是在城市里最受欢迎。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当时著名的外交人士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他看到都城临淄是这样的一种场景:“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他们踢的球,就是原始的足球。
“蹴鞠”也称为“蹋鞠”,在当时离临淄较近的楚地沛县一带也十分流行。刘邦在打下天下后,将其父亲接到都城长安去享受太上皇的优裕生活,但老人家一点也不快乐,原来他习惯了老家的生活方式,喜欢斗鸡、踢球这些民间活动,不习惯皇宫里的娱乐。可见足球运动在先秦到西汉时期的中国实已成为一项全民健身项目。
西汉球场两边各有6个球门
做了西汉开国皇帝的刘邦,其本人是“草根”出身,在老家时也喜欢踢球。他的这点喜好,直接让蹴鞠成为西汉的全国性体育运动,当然也是西汉皇家重要的娱乐项目。
刘邦还专门在皇宫内规划了一座专业足球场,即所谓“鞠城”。在刘邦的影响下,此后西汉历代皇帝和贵族,都喜欢踢球。汉武帝刘彻、汉成帝刘骜还是资深球迷,时常亲自上场秀一把。
汉代踢球有一套成熟的规则,东汉文人李尤《鞠城铭》中记载:“圆鞠方墙、倣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虽然只有简单的16个字,却如实记录了当时的球场:场地四周筑有围墙,球场东西向,呈长方形。
最有意思的是球门,两边竟然各有6个,即“二六相当”一说。当然,此球门与现代球门不同,仅是在地上挖个洞,称作“球洞”更形象,球踢进洞中即得分。相应地,守门员也各有6名。在西汉足球场上,光守门员就有12人,这恐怕是现代球迷难以想象的。
当时的球场上,两边也各有一名队长,双方推举出均认可的裁判员。可能是防止裁判员“吹黑哨”,要求裁判“不以亲疏,不有阿私”。当然球员也不能故意犯规,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唐代足球至少有5种踢法
值得一提的是,原始足球在汉代被引入军中,当时的军事专家视之为“兵家伎巧”,是提高士兵体能的训练手段。
汉武帝时的悍将霍去病,在远征匈奴时,军中一度缺乏粮饷,影响战斗力,霍去病在战地上临时划了一块场地,带头踢起了球,以振军心。
到了三国时,学会踢足球甚至被当作兴国强兵的基础本领。时人并不是把踢球看成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出于备战的需要,要认真学习和训练的。足球在此后历代的军营中都受到欢迎。
在唐代,虽然马球替代了踢球成为军中首选军训项目,但踢球仍是保留节目,在军队中流行着。而在唐代民间,踢球为各阶层人士喜欢,诗人杜甫、李白都是踢球高手。
此时的踢法与汉代又有不同,唐代的足球至少有5种踢法。汉代的“六球门”踢法已被放弃,出现了真正的“球门”,时称“门”。有的是一边一个的“双门”,向对方进攻;有的是“单门”,设在球场中间,上面有一个门洞,双方都竭力往里面踢,谁踢进谁得分。其中的双球门踢法已与现代足球十分接近了。
女子足球比赛没有球门
唐代足球最大的亮点,是女子足球的出现。可以说,世界上最早的女足就诞生在我国唐代。
唐康骈《剧谈录》在“潘将军失珠”曾描述过京城胜业坊北街人们观“女足”的场景:三位十七八岁的女子,“衣装褴褛,穿木屐,立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超独异焉。”
整体水平比较高、球踢得漂亮的,还是宫中女性。唐宫中会定期举行女子足球比赛,此时的第一球迷自然是皇帝。
女足与男足有所不同,女足踢法时称“白打场户”,球场上竟然不设球门,人数也不定。可以二人对踢,叫“白打”;也可以多人对踢,称为“场户”。除了对踢,也可以一人单踢,或众人各自单踢,叫“打毬”。当然这样的足球比赛激烈程度比男足要低许多,游戏色彩更浓。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