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是一场修行
曾经,网球被称作为“贵族运动”。
但凡归入此类的运动,必然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花费高昂,二是起源于贵族有关。
因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大约除了马球之类费用依然高企的运动,绝大多数贵族运动不再高不可攀,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我们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陶冶了情操,强健了体魄。
在老王开始打球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片水泥球场,一支航空牌的木质网球拍,加上几个用得光秃秃的网球,已然是小伙伴们极其羡慕的运动项目了。
幸事,家附近有一面镶满小瓷砖(当年就是那么流行瓷砖外贴)的小礼堂,从周一到周六(对了,那时候还没有双休)每天放学后一个人的打墙成了最大的乐趣,每周日偶得的“下场”机会如同后来高尔夫“下场”一般珍贵。
没曾想过,在那样的环境下启蒙的网球,成了陪伴我至今最忠实的伙伴。
记得高考前自己在日记本上写过这样一段话:
“网球是一项与自我比赛的运动,别在乎对手,做好自己,把球回到对方场地,就能获胜。
——高考亦是如此。”
从一而终地喜欢萨芬,喜欢超乎常人的天赋和桀骜不驯的性格,但现实的网球场上却是另一种风格,喜欢沉稳、内敛的球风,追求“永远比对手多打一拍”的目标。
网球,是一场修行。
除了网球技术和运动的愉悦感本身,网球能够教会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
信任制司线的相互信任、双打配合的默契与信赖、失误时道一声“sorry”、对手表现出色时送一句“good shot”、比赛结束的握手致意......
“尊重网球场上的一切人与物”,是踏上球场的基本准则。
曾几何时,张扬的个性成为一种时尚,而张扬的个性又被简单粗暴地“被理解”为对传统的破坏。似乎一切的传统、一切的礼仪成为了不“与时俱进”的老陈旧货,成为了“破四旧”的新目标。
于是,业余网球似乎充斥着一种令人微醺的节奏:
不尊重观赛礼仪,大声吵杂的人有之;
不认真评价水平,会个上手发球就是3.0的人有之;
不分青红皂白,把约球当查架的人有之;
不摔个拍子就不算高手的人有之;
不服从裁判,一言不合就动手的人有之;
即便在知乎这个起初氛围很好的社区里,奶粉和鸡粉的斗争也是口水乱飞。
各位网球爱好者们,请别“张扬”了性格,输掉了人品,
网球如果没教会你礼仪和谦逊,烦请回头重修。
最后想起出道时桀骜不驯的阿加西,满头飘逸的长发,不愿屈服全英网球俱乐部“只允许身着白色球衣参赛”的规定,年少轻狂的他在巅峰期硬是缺席了三届比赛。当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成为老将的阿加西每每来到温网,只要在中央球场的比赛,总是朝着女王包厢行英式礼。也许只有洗去铅华,经历万千之后,才真正懂得了网球这项绅士运动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