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子蹴鞠在中国的起源以及发展:生于唐,繁于宋,亡于清
相比于前面几篇文章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的男子足球,女子足球在世界足坛的发展则要远远晚于男足,女足在当今世界足坛的地位似乎也远低于男足,不过随着如今各国政府对于女足比赛的越来越重视以及资金的加大投入,如今的女足联赛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是水涨船高,女足联赛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影响着世界足球的进程。
现代女子足球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世界女子的地位一向和男子不可相比,这也导致在足球运动被发明出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没有女性的身影,如今的人们对于足球的起源了解也大致只停留在男足这个层面上。我们都知道足球这项如今的世界第一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那么女子足球是否也起源于我国呢?下面小编就来好好和大家念叨念叨女子足球在中国的起源以及发展。
蹴鞠
蹴鞠
蹴鞠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运动之一,在前面的文章中小编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蹴鞠这项运动在中国的起源、巅峰以及衰落。视线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国,有一段时间在齐国的首都临淄中出现了很多人将一些破布衣服捆成球状在脚上踢的场景,久而久之这种考验人身体平衡能力的运动慢慢开始在临淄流行起来。不久后这种运动也成功吸引了齐国王族的重视,齐王命令下属将这种球状运动正式进行改进引入王宫,并且将之命名为“蹴鞠”,这个古老而极富传奇色彩的运动便这样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齐国王族观看蹴鞠比赛
在蹴鞠被创造出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这项运动几乎和女子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直到1000多年之后的唐朝才第一次有了女子蹴鞠的身影。
隋文帝杨坚为日后蹴鞠的繁荣做出极大贡献
隋文帝杨坚
在经过长达400年的中原动乱之后,隋文帝杨坚成功统一了中国,不得不说杨坚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伟大君主,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绝不仅仅只限于将受困于动乱之中的中国重新解救出来,这位英明的皇帝称帝在之后大力恢复千疮百孔的中国农业,让无家可归,无地可耕的劳苦百姓重新有了立锥之地。
开皇年间的蹴鞠一度十分兴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隋朝百姓第一次体验到了安居乐业的幸福感,随之一起重新恢复生机的还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娱乐活动,其中便有当时几乎已经濒临灭绝的蹴鞠运动。隋文帝杨坚准确捕获到了百姓对于蹴鞠运动的喜爱感,为了加强自己统治的稳固性以及百姓对于这个新生朝代的依赖感,杨坚统治期间多次下令大力扶持蹴鞠的发展,在开皇年间蹴鞠运动一度恢复到了欣欣向荣的繁盛局面。
隋末乱世并未影响到蹴鞠
隋世祖炀皇帝杨广
尽管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残暴无能,昏庸荒唐,他在位没几年后就将自己父亲整治的大好江山全部葬送,取代隋朝的便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唐朝。
隋末的割据混战对于蹴鞠影响不大
尽管在隋朝末年中原大地也出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不过由于这一段混乱时期并没有持续很久,加上唐朝初年的唐高祖以及唐太宗对于民力的恢复把握的恰当好处,蹴鞠运动在这一段混乱的时代中并没有受到什么太过于严重的衰退。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后,大唐王朝迎来了自己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时期--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继承了自己父亲唐高祖李渊所制定的修生养息,尊祖崇道国策,将隋末动荡混乱的局面进一步平复,到了贞观初年大唐王朝的国力基本恢复到隋朝开皇年间的水平。
贞观之治时期中国可谓“万邦来朝”
唐太宗李世民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雄才大略,知人善用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礼贤下士,关心百姓,自我克制;对外则采取了刚柔并济的政策。在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之下,唐朝国力获得极大增长,政治,经济,文化娱乐活动全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这一历史治世也被后世尊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开明性让女子蹴鞠应运而生
蹴鞠运动再一次蓬勃发展起来
前面已经提到,在贞观之治的优良历史背景下各种娱乐活动也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本来就在中国大为流行的蹴鞠运动在这一时间段继续获得大幅上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蹴鞠行业之中,而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的各种官方化规定也相继产生,蹴鞠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纯娱乐活动转为半职业半娱乐运动。
唐朝的蹴鞠成为了全民运动
唐太宗李世民在对于出具的大力鼓励上和前朝的隋文帝杨坚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同时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非常狂热的蹴鞠爱好者,在史料的记载中,我们多次可以看见关于唐太宗出行观看蹴鞠运动的文字记载。
女子蹴鞠首登历史舞台
在皇帝的大力引导以及全国优良的蹴鞠基础下,女子蹴鞠也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登上了舞台。最初的女子蹴鞠运动起源于达官显贵之中,王公贵族的女儿们看到人们对于蹴鞠运动如此追捧不禁无比好奇,在她们的强烈要求下蹴鞠第一次受到了女性的使用。凭借着统治阶级对于女性蹴鞠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平民女子也开始投身到蹴鞠运动之中,在贞观年间的唐朝都城长安中随处可见女子在玩蹴鞠。
唐朝女子蹴鞠
我们不得不说女子蹴鞠得以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和当时贞观之治的开明性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太宗治理下百花齐放,包纳万物的社会背景,在封建社会中女子蹴鞠想要发展起来绝非易事。
开元年间的女子蹴鞠开始在全国普及
唐玄宗李隆基
尽管贞观之治在唐朝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但我们都知道唐朝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巅峰的一段时期并不是来源于贞观之治,而是来源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
女子蹴鞠在开元年间逐渐向全国普及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初期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在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工作下,唐朝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长,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娱乐,诗词,音乐全方面高度繁荣。女子蹴鞠在这一时间段再一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项运动也慢慢走出了大唐王朝的几个繁华城市转而深入到全国的每个角落,女子蹴鞠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普及到了全国地区。
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安史之乱
我们都知道,天宝年间的唐玄宗彻底丧失了锐意进取的优良精神,他开始沉迷于玩乐,国家政事也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严重影响大唐王朝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爆发也直接导致唐朝走上了由盛转衰的道路。不过幸运的是,由于女子蹴鞠运动此时已经完全形成了一套合理运转的官方体系,所以在唐朝今后百年间并未受到国力衰退的影响。
北宋的女子蹴鞠达到历史顶峰
《宋太祖蹴鞠图》(原作为宋人苏汉臣,现存为元人临摹品)
唐朝灭亡后,宋朝的经济又一次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最高峰,由于宋太祖赵匡胤以及宋太宗赵光义对于蹴鞠运动的喜爱,蹴鞠运动在北宋初年的发展相当迅速,无论从制造还是场上的规则来讲都相比于唐朝有了巨大的改进。
北宋十二瓣蹴鞠外观已经和现在很相似了
举几个例子来说,在唐朝以前的蹴鞠都是使用两瓣尖皮拼凑而成,不过由两瓣尖皮拼凑而成的蹴鞠质量问题很糟糕,往往不能使用太久便散架破碎了。为了解决这一种情况,唐朝人将蹴鞠有两瓣尖皮升级为四瓣。不过到了宋朝,经济发达的宋朝社会对于四瓣蹴鞠依旧不满意,宋人经过多番研究之后决定将蹴鞠的制造工艺进一步严格化,规则化,他们不仅将蹴鞠的制造技巧由唐时的八瓣进一步升级为十二瓣,对于皮球的材质以及皮球的重量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宋代制造书籍有云:密砌缝成,不露线角;朝廷对于蹴鞠重量也首次有了明确规定:正重十二两。)
宋人蹴鞠
同时宋朝也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当时的人们发现想要踢一场完整的蹴鞠比赛并不容易,因为人们往往会因为分边而发生争执,久而久之人们便意识到成立一个专业的蹴鞠行会的重要性,就这样,足球俱乐部最初的雏形--齐云社诞生了。蹴鞠运动的规则化也让更多的人们加入了进来,其中便包括了女性。
北宋女子蹴鞠
宋朝的女子蹴鞠运动相比于唐朝有了非常明显的差异,和唐朝女子蹴鞠运动的崇尚力量不同,宋朝的女子蹴鞠往往更倾向于以表演为主,尽管当时也有不少女子蹴鞠的比赛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社会对于女子蹴鞠的主流意识还是停留在表演层次上。为了进一步推广女子蹴鞠的表演形式,宋朝政府委派专人为女子蹴鞠也制定了详细的章程,女子蹴鞠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女子蹴鞠的衰弱从南宋开始
尽管女子蹴鞠在北宋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时期,但这项本可以影响世界近千年的女子运动却在南宋一朝走上了极速衰弱的道路。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女子蹴鞠的衰落受到了一种诞生于北宋末年,兴起于南宋的陋习的客观影响,这种陋习便是影响中国女子近千年的缠足。
缠足
缠足影响了中国女子超过千年
缠足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项陋习之一,这种习惯大致意为将女性的双脚用布紧紧缠裹住,久而久之在外力的影响下女子的双脚慢慢发生畸形,最后完全成了所谓的“三寸金莲”(宋时并无三寸金莲的说法,这种称呼第一次出现在明朝)。尽管缠足的陋习在南宋一朝还没有完全普及开来,但当时逐渐形成的“以小为美”的错误审美观却让不少热爱蹴鞠的女性望而却步,即使她们没有缠足但也不敢再踢球了。在这种严厉的社会背景下,女子足球运动在南宋走上了衰落之路。
元朝蹴鞠运动的整体衰弱
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到了元朝,女子蹴鞠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小编认为女子蹴鞠在元朝的进一步衰退有两大原因,第一个便是前面已经跟大家介绍过的缠足陋习;而第二个便和元朝政府对于蹴鞠的历史态度有关。
元朝政府在全面控制中原地区之后发布了一项对于蹴鞠运动的发展影响深刻的政策:明令禁止。这四个字几乎让蹴鞠运动在中国历史上陷入了万劫不复的绝境。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很难再见到蹴鞠运动的身影,男子蹴鞠渐渐由大众化的娱乐活动转为“偷鸡摸狗的地下运动”。
女子蹴鞠在元朝沦落到“烟花柳巷”之中
就当男性蹴鞠在元朝社会中走入绝境之时,女子蹴鞠的境遇同样不会好太多,不过元朝的女子蹴鞠却潜移默化地往一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形式发生了转变--即变成了招揽客人的“能力展示秀”。
元朝女子蹴鞠多作为表演而出现
当时的妓女们为了能够吸引客官的关注往往都会去学两下蹴鞠,不过这时候蹴鞠的形式已经和唐宋时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往人们所追求的轻装上阵以及挥汗如雨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妓女们盛装出席上台表演,蹴鞠运动在这一时期完全沦为了利益活动的牺牲品。
《妓女蹴鞠》作者萨都刺
在当时元朝著名诗词作家萨都刺便将他所看到的元朝女子蹴鞠形象写入到了元曲《妓女蹴鞠》之中,在《妓女蹴鞠》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女子蹴鞠运动发展停滞的无奈情况。
明朝的女子蹴鞠
明朝蹴鞠运动
明朝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中,蹴鞠运动曾经在中国社会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女子蹴鞠运动也渐渐脱离了之前的烟花柳巷转而重新被大众所接受。不过就当明太祖朱元璋完全平定了边疆战事转而开始制定国策之时,这种原本欣欣向荣的蹴鞠发展局面也戛然而止。
明太祖朱元璋
熟悉朱元璋的朋友们一定知道这个人复杂的性格,毫无疑问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远见,最具有规划性的皇帝之一,不过与此同时他性格中的疑心多虑也在这样的性格特点下进一步被放大,朱元璋在他统治期间为大明朝制定了一套详细而且周密的国策,在他的想法中只要他的子孙后代按照他所制定的政策严格的执行下去,大明朝就一定能保万世永安。
明朝女子蹴鞠集中于达官贵人之中
在这样的性格背景下,任何的娱乐活动在朱元璋看来都是一种僭越的表现,蹴鞠运动也在明朝初年短暂的复苏后再次走向了衰弱,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女子蹴鞠运动的发展也首次超过了男子蹴鞠,不过那时候的女子蹴鞠往往更集中在达官显贵人群之中,女子蹴鞠运动在中国底层社会中的亮相机会则越来越少。
清朝初年蹴鞠的短暂复苏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和元末明初的过渡期有些类似,在清朝统一中国的前期阶段蹴鞠运动又一次出现了短暂的复苏期,不过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对于蹴鞠运动的态度则更加坚决的反对,他曾经多次在批示大臣的奏章中表示要对蹴鞠运动“严加检查”。顺治皇帝对于蹴鞠运动的排斥也非常容易理解,毕竟当时蹴鞠运动往往需要聚集三四十个人才可以完全进行,尚未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的清朝自然对于这种聚众的行为十分提防,所以顺治皇帝对于蹴鞠运动的严厉禁止也是可以想象到的。
缠足的全面普及让女子蹴鞠正式灭亡
如果说在元明两朝女子蹴鞠运动依旧存在于极少的一部分人群中的话,清朝的女子蹴鞠则正式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其中既包含了清朝统治阶级对于蹴鞠运动的严厉禁止,但更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来自于在清朝大肆普及的缠足陋习。
缠足的形成和宋明理学的推动有很大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缠足这一项陋习起源于北宋末年,不过在南宋,元两朝中并没有完全得到普及,在对于这两个朝代史料以及古墓的探查中我们可以明确的肯定当时绝大部分的女性依旧没有接受缠足这一陋习。
康熙皇帝禁止缠足的政策也以失败告终
到了明朝中后期,缠足运动在中原地区彻底普及开来,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推行以及当时对于女性的扭曲审美观,这种行为在明朝末年几乎已经渗透到每家每户,明朝灭亡之后清朝统治者曾一度严厉禁止缠足,不过那时候缠足这一陋习已经深入百姓骨髓之中,此时想要废止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于是在康熙七年无奈之中的康熙皇帝也只能正式下令对于缠足罢禁。
缠足的全面放开几乎已经正式宣布了女子蹴鞠运动的死刑,自康熙一朝之后女子蹴鞠在中国社会中完全绝迹,这项影响中国女子一千年的古老运动就次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后话
蹴鞠灭亡于乾隆年间
尽管在女子蹴鞠灭绝之时男性蹴鞠依旧存在,但此时的男性蹴鞠运动也已经走到了悬崖的边缘,顺治皇帝在位期间所发布的一系列对于蹴鞠运动的严厉监察运动让这项运动以及几乎销声匿迹,而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则正式发布了对于蹴鞠运动的明令禁止政策,这项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运动也在清朝乾隆年间正式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