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你的孩子一定喜欢!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
谈起清明
小桥君首先想到的是杜牧的诗
想必小伙伴们也都能倒背如流
但是你们知道这首诗的英译版吗?
赶快拿小本本记起来吧!
The Mourning Day
《清明》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清明时节雨纷纷,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路上行人欲断魂。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借问酒家何处有?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许渊冲译)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节日与节气并存的日子,可见古人对这一天的重视程度。清明的具体日期在仲春和暮春之交,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农谚中也有“清明忙种粟”的说法。
作为中国人,对这些从小看到大的习俗当然不会陌生,不过如果有人问你“清明”用英文怎么说?一时间怕是很多人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清明节用英文怎么说?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作为节日的清明节和作为节气的清明节,它们的英文说法是不同的。
作为节日的清明节是中国人按照传统历法确定的节气(solar term)之一。《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它不依循于阳历(solar calendar),也不依循于阴历(lunar calendar),当四月太阳黄经度数为15度,便是清明,有时候是4日,有时是5、6日。
“清明节”一般翻译为Tomb Sweeping Festival或者Tomb Sweeping Day,扫墓节或扫墓日。这种译法着重强调了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扫墓”。这种说法的好处是,老外一听就能大概明白这个节日背后的含义。
亦有人把清明节译作The Mourning Day或直截了当就是Qingming Festival。还有人把清明节翻译为All Souls Day,这是一种站在对方文化角度的翻译。因为All Souls Day在西方是确实存在的节日,一般称为“万灵日”。其基本意义和清明节相似,也是祭奠死者的节日。
另外再谈到作为节气的清明,它被译为Clear and Bright,“清洁和明亮”。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译法强调的是清明时节的气候状况,和其他节气的翻译出发点一致,比如立春和立夏分别被译为Start of Spring和Start of Summer。
按照习俗,大家会在清明节这天放下学习和工作,离开城市,来到草长莺飞的郊区或者乡下,祭奠故去的亲人。即使斯人已逝,记忆仍让活着的人从滚滚红尘中抬起头,向彼岸传达思念。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
说完清明节的几种英文表达,大家是否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呢?
谈到清明节,很多人一定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椎。据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椎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从,惟独介子椎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椎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椎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椎,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清明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椎的习俗也变成了清明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那么对于清明,还有哪些我们不熟悉的习俗呢?
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
01.Swing 荡秋千
秋千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清明时节天气转暖,户外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受到人们特别是儿童的喜爱。
02.Cuju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03.Spring Outing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时分,春回大地,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
04.Tree Planting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05.Kite-flying 放风筝
相传古时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一串串彩色小灯笼,称之为“神灯”。有人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如何与孩子谈生死?
清明至,有一个话题我们很难回避,那就是生死。
我们很多家长总担心孩子还小,感觉和孩子谈论“死亡”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所以会想办法回避这个问题。
事实上,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生命教育,让孩子正确看待死亡,明白生命的可贵,教会孩子珍惜眼前,活好当下。
在清明时节,我们大多都会带着孩子去扫墓,在缅怀故人,祭祀祖先的时候,都会略带一份伤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结合情境寻找一些最适宜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方法一:说个家族故事
引导孩子认识死亡是自然的生命现象,可从共同分享家族故事起头。
建议可以在家人相聚聊天时,找出泛黄的照片翻阅,跟孩子说说我们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记忆中已逝的爷爷奶奶。他们从哪来?做什么?生了几个小孩?他们那时喜欢玩什么,吃什么?最开心或难过的事是什么?也可以陪孩子把这些故事画下来,在画图说故事中,逐渐了解生与死。
方法二:拿宠物当媒介
很多宝宝喜欢养宠物,宠物的寿命短,极易成为小孩接触死亡的第一次经历,父母可以借此进行生命教育。
宠物的死去经常会激起孩子对死亡的疑问,狗狗去了哪里?天堂是什么?我可不可以一起去?愈来愈多的研究指出,如果孩子被鼓励发问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容许表达自己的情绪,且经常被关爱,那么在遭遇亲人过世时,孩子较能从容面对。
方法三:从大自然知生死
让孩子体悟四季转换,比如看叶子从新生到凋零的过程。有一位临床心理咨询师选择让孩子种树,在花开花落中明白“花谢便是死亡,但另一朵花又诞生了”。
方法四:与孩子一起理解死亡
假期里,我们还可以陪孩子观看迪士尼的一部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生和死的话题。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出身于鞋匠家庭的12岁小男孩,他自幼有一个音乐梦,但音乐却是被家庭所禁止的。在他秘密追寻音乐梦时,不小心进入了死亡之地,他在这里遇见了家人们的灵魂,并得到了他们的祝福,最终重返人间。
这部电影非常伟大的地方在于,关于死亡,它给出了一个温暖又情怀满满的解释。同时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内心记着那些逝去的人,他们就不会消失,他们活在我们心里,活在亡灵世界里。
在人的一生中,死亡教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今天我们正视死亡这个话题,是为了让孩子对生命有所敬畏。我们谈论死,是为了让孩子更加珍惜生。
清明节就要到了,在这个寄托哀思的日子里,不妨给孩子补上这一课。通过生命教育,让孩子学会尊重和敬畏生命。通过生命管理,实现生命价值,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本期话题:您会和孩子讨论死亡吗?会怎样讨论呢?欢迎大家积极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