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菜篮子”
原标题:聪明的“菜篮子”
刘彤演示商户评分系统的使用。
市场内每天都会进行农残抽检。
消杀机器人“上线”。
拍摄时间:12月1日拍摄地点:振大郎茂山农贸市场拍摄内容:一个农贸市场的“智慧”
12月1日上午9时,位于市中区七里山街道的振大郎茂山农贸市场内,正是一番活色生香的景象。
商户们精心调整着摊位上的货品,精致程度丝毫不逊色于高
档超市。刚摆上货架的黄瓜顶花带刺儿,小白菜支棱着嫩绿的叶子,水灵灵的青提晶莹剔透……芹菜的清新掺杂着糖炒栗子的香气,这是冬天的菜市场特有的画面和味道。
抬眼望去,巨大的显示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当天市场里的销售情况。“今日蔬菜总供应量1万斤、水果4000斤、生肉3000斤,销售量前三名:大白菜、土豆、五花肉……”智慧平台数据和这里的商户告诉我们,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菜市场里始终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精致与烟火并存,一直是这里的特点。如果再加一个关键词,那肯定是:“聪明”。
以后,这活儿交给机器人来干
这里是2020年疫情发生后济南第一家恢复营业的室内农贸市场。
“当时我们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很快制定了疫情防控预案。经过审核,在全市室内农贸市场中第一个开门恢复营业。”
振大郎茂山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刘彤回忆,当时他们还率先引进了红外线测温仪,走在了国内社区市场前列。
同样,对智能化设备的不断探索和应用一直延续至今。在市场里,济南日报记者就看到了正在认真工作的智能消杀机器人——走到头自动拐弯,遇到行人自动避让,没打扫到的地方会储存在记忆里……很多商户对记者感慨:有了这个机器人,可以说能大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
“我们的市场一共有2000平方米,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日常的消杀是非常重要的。”刘彤说着,将一粒消毒泡腾片丢进机器人的“肚子”里,再重新启动设备。机器人边走边呼出白色雾气,在过道里缓缓经过,引得过往顾客不时好奇地回头。
“超声雾化与紫外线、福尔马林熏蒸等消毒手段相比,杀菌效果有明显提高,且不会对地面造成腐蚀,更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刘彤说,作为一家一直在探索现代化消费场景的市场,对于很多原本只能依靠人力的工作,他们正在尝试用设备替代,让其变得更加简便高效。
消费体验好不好,来给商户打个分
每天早上8点,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会去市场上随机抽选18种蔬果进行农残检测、3种肉类进行瘦肉精检测。
一小时后,检测结果就会实时上传到智慧大数据中心的显示屏上,往来顾客都可以看到。
市场配备了超大显示屏,同样每个商户的摊位上也有一个小显示屏。刘彤掏出手机,扫描其中一个显示屏上的二维码,手机上即可显示出该商户的经营信息。“顾客在消费后,可以在手机上对该商户进行评价,我们也会根据评分对商户分别进行管理和提升。”刘彤说。
在市场里,随便一个摊位,摊主都能够拿出近半个月以来的进货单据,按照日期整齐地贴在一个小本上,查找起来一目了然。这是他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建立的进货台账。
水产区商户杨秀广的摊位上,刚刚摆好的冰鲜黄花鱼在阳光下十分耀眼,一米多长的带鱼闪着银白色的亮光,这些色彩是新鲜度的保证,吸引了不少想要尝鲜的市民驻足。
“看我们的水产店,一点污水也见不到,一点异味也闻不到。”杨秀广自豪地夸起自己的店面来。店里的台账上,同样记录着每天每种水产品的进货渠道和到货时间,每种产品都能做到当天来货、当天销售。
放心,济南的“菜篮子”满着呢
正是基于2020年初期制定的疫情防控预案,再加上近年来积累的经验,振大郎茂山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在面对本轮疫情来袭时,才能淡定自如。
“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管理,我们已经能够精准把控周边居民的日需求量。我们有着稳定的货品来源,同时,济南区域内的济阳、商河等区县都有着庞大的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基地。疫情防控期间,各区县也都建立了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所以说,从种植、运输到销售,全链条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刘彤告诉记者,前段时间,除了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他们还承担起了辖区几个封控区的生活物资供应任务。现在,市场还推出了线上小程序,4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在家就可以线上点单,工作人员送货上门。
根据大数据汇总,当天市场的客流量达6000多人次。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不紧不慢地挑选着蔬果,商户熟练地使用着智能电子秤,消杀机器人灵巧地穿梭于市场中……这,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线下消费新场景,也是我们眷恋的烟火气。(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刘彪)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