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进攻的大杀器!正手劈杀和劈吊
在平时打羽毛球时,我们都强调究击球时要“正”,这样能把力量的传递、方向的控制达到最优化。但有一类特殊的技术,要求故意把球打“疵”,这样才能打出更有威胁的击球效果,这便是劈对角线技术。
“劈”字能很好的诠释了这项技术的精髓,击球时用手腕顺时针去包切(摩擦)球头的侧面,俗称打“疵”了。
注意摩擦球头的侧面
正手劈对角线有两种方式,即劈杀对角线与劈吊对角线。
二者区别
①拍面:劈杀时,拍面与球头摩擦小一些更只有直接击侧面的意思;劈吊时,拍面与球头的要尽量摩擦。
②球速:劈杀要比劈吊快,劈杀讲究速度,劈吊讲究落点
③飞行路线:劈杀的飞行距离长,落点离网远;劈吊时过网即坠,落点在前发球线以内,靠近网
④性质:劈吊对角线用于调动对方,而劈杀对角线用于进攻对方。
⑤发力:劈杀时当然用力比劈吊时要大;当劈吊时击球点比较低,要稍微加大力量,因为球向前飞行的时候,也向下落,当向前飞的慢了,球下落的快,这样很容易不过网。
具体动作
①后场正手劈球动作与高远球挥拍动作类似,注意此时要侧对球网,侧身引拍,这样为了使动作更具隐蔽性;
②争取高的击球点,如果击球点太低,就打出劈的进攻性了。
③挥拍时,进行顺时针挥拍,这样挥到击球点的侧面,便于击球;
④劈吊对角线时,是在不降低球拍击球速度的条件下,通过球拍面与球的切击,使球拍传递给球的冲量较少,达到使球飞行距离变短的效果,拍面的摩擦多一些,而且速度要有保证,这样能够保证球快速的下坠,要不然就没有了劈吊的突然性了,球的落点在网前发球线到网带的区间内。
⑤劈杀对角线时,摩擦少一些,下压多一些,类似于杀球,但是劈杀的球头的位置也是在侧面。这样能保证球斜向飞到对角线的空当。
实际应用
①后场正手位的击球,可以使平、高、吊、杀相结合,这样使对手难以做出有效的预判,增加判断的难度!
令对手难以判断
动作很迷惑人
②当对手主要防直线位置时,劈杀或者劈吊更隐蔽,也会很突然。当击球点在后场靠近底线的位置时,劈吊更能调动对手,如果此时用劈杀,杀球效果一般,因为距离太长,球飞过去后速度变慢了;
③当击球点在中后场的位置时,劈杀对角线更能令对方防不胜防,而且速度很快。
角度很刁钻,速度很快
④不仅在正手靠近边线区可以劈,而且在中线附近也可以劈,只是劈过去时,要注意角度和线路的控制,不然角度太大很容易出界。
技术难点
①劈吊最难的是既要保证球能快速飞过去,落点离网又近,且过网的高度不能太高,要不然很容易被扑。也不能太低,容易挂网。所以劈吊技术是一项很考验人手感的技术,球面的控制,击球点位的高点,使用的力度都需要在多次练习中去一点点体会。
像这种太高
②劈杀的难度在于是否容易劈出界。因为劈杀的落点比较长,如果拍面控制不当,很容易劈出界,因为距离太长,劈杀时的延长线落点就比较长,这样就容易出界。
拍面下压太狠容易挂网,拍面下压太轻,容易出界。控制好角度是劈杀成功的条件!
离中线太近的劈杀,要控制好角度,不然易出界
③劈完球后要有能力快速跟进,尤其是对手接到后选择回放网前,此时劈球者要快速上网,如果没有上网的能力,那还是要慎重使用的。
劈对角线的学习,为后场正手区又增加了一条回球线路的选择,技多不压身说的就是它!!!为后场进攻多点开花,奠定基础!!!
劈吊主要是调动对手,打乱节奏,更好的进攻;劈杀则是直接进攻手段。
对角线劈吊
通过正手球拍面与球的切击,使球突然改变角度过网,落点在对方网前到发球线这个区域,造成对方接球困难或来不及接球。
正手对角线劈吊
注意看下击球瞬间,球路突然发生明显的改变
像一个杀球的假动作
整体的挥拍动作,这利用身体的晃动来掩饰出拍动作,进行劈吊。
对角线劈杀
劈杀,带有“杀”字,就是具有攻击性的。所以,劈杀的时候,除了要切击以外,下压也要多一些,类似于杀球。劈杀的落点要比劈吊要远些,在对方的发球区域内。
快速劈杀,力度较大,下压球
注意看击球瞬间的拍面
两者的区别
相同点:无论是劈吊还是劈杀,最后的挥拍触球要用手腕去顺时针去包切(摩擦)球头的侧面,而非用正面击球。不理解的可以用手模拟一下,你想让球的落点在正手对角线上,是不是要用外旋?
不同点:劈吊要求球的落点要近些,主要在调动对手,下压的力度要小。一般在底线的时候使用,给对方高远球的假象,使对方陷入被动,组织进攻。
劈杀类似于杀球,是进攻球。要求下压力度要大,适合来球中场靠正手边线的时候使用。
两者的难点
1、因为是对角线,球路长,所以这两种技术都容易出界,力度和角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2、劈吊的时候,由于球速慢,如果过网高度太高,容易被扑,下压太多容易挂网,还是力度和角度的控制。
太高容易被对方扑
那么想要解决这些困难,掌握劈吊和劈杀,需要我们多多练习。很多业余的羽毛球爱好者,都不擅杀球,或对杀球的掌握不够,无法形成有效的进攻,所以在比赛的时候不容易得分,如果掌握了对角线的劈吊和劈杀,将大大增加你的进攻能力,得分就更容易。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