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人把中国边界线前移16里,获得出海权,晚年却靠卖画谋生
原标题:此人把中国边界线前移16里,获得出海权,晚年却靠卖画谋生
在吉林珲春沙丘公园北侧,有一个白色石雕,是个中年男子的模样,穿着清朝官服,望着图们江入海口。
正是这个人,为中国边界线前移了16里,收复领土327平方公里,最重要的是为我国争得了图们江出海权。
此人就是清末名臣吴大澂,江苏人,同治六年进士,因为办理陕西、甘肃的赈灾受到左宗棠认可,推荐做了京官。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隶书取法汉碑。
当时正是多事之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逼迫清廷签订了大量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数条约不费吹灰之力就签订了,但也有些中国谈判代表坚强不屈,节节抗争,争取了国家利益,让国人在屡屡欺凌中看到扬眉吐气。
早在咸丰八年,沙俄便乘英法侵华联军攻陷天津、威胁北京时,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随后又强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我国大量国土,但沙俄并不就此罢休,他们偷移界碑,继续蚕食中国领土,虎视耽耽,时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的珲春地区随时有遭到进犯的危险。
由于左宗棠曾经大力推荐吴大澂,清政府遂派遣吴大澂办理东北边务。他肩以钦差大臣之责奔波于吉林、珲春和宁古塔之间,带领官兵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认真勘察边地。东北大地神奇而瑰丽的山川风物,富饶的资源,都深深地吸引着吴大澂。对东北这片土地的热爱,使他更加忘情地投人到对边陲的巡察整治中。
1886年,吴大澂任中国首席代表在岩杵河同俄国进行正式勘界会谈。这次谈判,中方着重要求解决补立“土”字界碑和归还黑顶子问题。面对强横的沙俄帝国,吴大澂义正严辞地提出,按《中俄北京条约》记文,由海口量准中国里20里处立土字碑。俄方执意按旧图原立界碑之地不变,但由于吴大澂始终在为此做着细致、充分的准备,他据理力争,再三辩驳,推翻了俄方的的无理要求,从而收回了被沙俄非法强占的黑顶子。黑顶子就是现在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南部的敬信镇地区,面积多达327.33平方公里,最主要的是位于三国交界,紧靠入海口,军事地位和战略地位及其重要。
签订协议后,吴大澂来到立碑处,看着国土悲喜交加,写下“龙虎”二字,意为龙盘虎踞,永守国土,被刻成碑文立下。
甲午战争爆发,吴大澂时任湖南巡抚。他虽为一介文臣,又年过六旬,但感于国家积弱,凭着一腔热情和对外敌的激愤,毅然请缨投笔从戎,不料兵败“麦城”,不久被清廷降旨革职,永不叙用。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晚清帝国乃至中华民族都是大悲剧,对吴大澂这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和人格自尊的人来说更是一个悲剧,回到故里不久,生活困顿,他不得不卖自己的字画和古器为生,4年后,黯然死去。真是可惜!可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