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羽毛球比赛中无论是双打还是单打凡是扣杀,几乎都会被对方接住,那为什么得不了分还要扣杀?
所有出球无非分三种:主动球、被动球、过渡球。
三种出球的划分界限并不是绝对的,也不见得很明显,由多种因素决定。
扣杀可以出现在这三种出球中的任何一种,以下就以单打为例看看扣杀在出手后对于这个回合的作用。
被动球的扣杀和其余所有被动球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都是为了摆脱被动。
什么是被动球?当你的对手准备较为充足甚至主动下压与调动,或者你击球的时候重心、步伐调整较为凌乱,或者击球点非常难受比如追身、过顶,诸如此类极其考验防守能力和基本功的摆脱性击球,都可以算为被动球。
通常在被动情况下扣杀,是由于来球快速过身,来不及将步伐和重心调整至较为舒服的击球位,此时回高球很容易回到半场或出界,对手有充足时间抓住机会突击得分;如若轻吊网前容易被抓,任由对手调动。
于是乎,可以利用头顶甚至过顶仰攻的点杀、轻杀乃至反手抽射来摆脱,将球平射至中半场,为自己摆脱创造机会。不过,在实际比赛中,通过扣杀实现被动球摆脱难度极大,多数时候运动员会动用手部力量尽力将球回到对手后场。
过渡球的扣杀主要是为了创造主动的机会。
过渡球一般出现在对方重心较稳、准备较为充分,我方又有足够发挥余地处理来球的时候。对抗性竞技比赛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过渡球在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主动机会的同时,也在努力让自己免于陷入被动。由于过渡球双方准备都较为充分,重心较为平稳,出球线路选择多样,却又没有足够的机会直接得分或逼迫对手失误得分,所以在诸多线路中,运动员(尤其是身体能力较强者)会喜好偏向主动球的下压进行过渡。过渡球扣杀,以下有几个经典的场景:
1.接对方发的后场高球。
如果是质量较高的平高球,己方没有绝佳机会突击得手,但球也没有过顶,步伐尚可连贯,出手可控,属于过渡球性质,点杀和轻杀大概率会被对手接起来,但是可以避免起高球给对手进攻机会,将球压到对手中、后半场,多少可以给对手造成一定压力。如果是高质量高远球,一般己方会有非常充分的时间调整步伐,扣杀效果基本同上,不同的是,高远接发直接大力扣杀有不小几率直接破防钉地板或造成对手极端被动(尽管对手准备充分)。当年器材革命引发杀球速度暴涨,后来又是计分制改革降低体能损耗,男单正手高远发球便基本绝迹。
2.正手边路中后场抽杀直线。
边路抽杀常见于男子单打比赛中,处理正手位边路中后场半高球,通常选择直线出球,直冲对手边路底线。
3.头顶区轻杀。
林丹职业生涯中后期常用,尤其是后期运用愈发突出,点杀劈杀多点开花,直斜相辅线路丰富,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后场突击削弱带来的进攻端漏洞。对于未过顶,准备充分,步伐到位的头顶位来球,选择高质量的轻杀,既没有给对方后场施展的机会,也能保证自身重心可以及时得到调整,完成接下来的连贯,给对方一定的压迫。
主动球的扣杀主要是为了得分。
运动员的能力追根到底,反映到赛场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创造机会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自我调整的能力(主要是心态)。被动球和过渡球大体归于创造机会的范畴里,主动球可以用来创造更好的机会,但更多是考验把握机会的能力。
题主的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主要针对主动球中的扣杀来说的,如果是,那么我想说,这个问题问的就有问题。
题目中提到“凡是扣杀,几乎都会被对方接住”
这个“几乎”,就直接假定了范围,将“职业羽毛球比赛”拔高到了林李陶盖那种高度,以最顶尖球手的视角来看羽毛球的攻防,实际上顶尖一批运动员的防守能力超乎寻常,前几名的能力和二十几名的实力有着肉眼可见的清晰差距。林丹从小玩到老的正手位后场劈杀大对角,李宗伟的头顶位劈杀和正手位不转身劈杀斜线,很多时候基本都是一锤定音,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很多时候哪怕面对的是同一级别的天王级选手,也能直接得分,更不要说是那些二流三流的选手了。同样的一记扣杀,一流选手看似轻松地接起来了,但是对于二流选手来说可能就是一记重锤。
另外,稍有资历的球迷应该都能看出来,北京奥运后林丹开始主动降低自己的突击频率,后来将拉吊突击打法推到顶峰,一般只有当机会特别好的时候才会选择突击重杀。对手足够被动,自己足够到位,时机足够纯属,通常到这一步的主动扣杀,对手一般是接不起来的。有很多的业余爱好者,还有极个别运动员,专注杀球,频繁下压,遇到高球就想扣,根本不管对方是不是准备充分,自己的重心是否够稳,这时候的杀球通常极为勉强,造成的威胁并不大。
总之,主动状态下的扣杀,较大概率是接不住的。
接下来可能就要问了:那如果接起来了呢?或者说,已经知道对方很可能会接起来,那为什么还要杀呢?
首先,杀球作为诸多出手方式中的一种,也是作为丰富球路的存在。固定的球路容易被捕捉,所以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会让自己的球路更加灵活多变,给对方更大的起动压力,多点开花,全面施压。
再者,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杀球哪怕被对手接起来了,也有很大概率让对手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也就是给己方带来更好的机会。杀球会给对方带来极大的防守压力。由于杀球属于速度最快的一类出球,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最短,对手不便发力,出球可控余地极小,很难打出较高质量的回球,稍有不慎,回个网前高球被扑,或是回个半场球被截杀钉地板也是常有的。所以说,杀球不一定是想让对手接不起来,也有可能是想让对手接不起来下一拍,所谓一板杀球,一板得分。这便是连贯,不同于很多业余爱好者总渴望一拍杀死对手快速解决战斗。职业选手的连贯意识很强,顶尖运动员则更是突出,可谓是每一拍出球都在为下一拍做准备。通过杀球迫使对方出现低质量回球,然后在更佳条件下便可一剑封喉一拍死球。
然后,前面提到过运动员把握机会的能力,这其中既包含将主动化为得分的能力,也包含将主动局面维持下去的能力。如前所述,接杀反应时间短、发力不方便,很多时候只能硬顶,占据优势的一方可以加速延续优势甚至扩大优势,有时出现连续杀球的情况,就是在维持自身的优势,保持主动,毕竟保持主动的一方球路选择更加主动,导致失误的因素明显少于被动的一方,几球下来,防守方总难免有低质量的球出现。
最后退一步讲,如果不杀的话,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我方主动,步伐到位,中后场高球,对手守势,这时候无非是高吊杀三种出球。给高球,有可能出其不意过了对方的头顶,或者一个高质量的边路平高让对手疲于奔命,但也有可能令己方瞬间丧失主动机会进入拉锯,甚至对手直接起身下压局势逆转;吊球,有可能精准打点前场直接得分,或者对手勉强回球,己方扑网抑或继续调动对手,但也有可能刚好给了对手较为充分的调整时间(同杀球和平高相比,吊球由于更注重过网高度和落点,出手速度更慢但带有假动作性质),吊球质量稍差还会被扑球被放网被反调动;职业男单选手能力(在当前的央视解说中,“能力”几乎直接指代身体素质)突出,一般都具有加速突击和连续杀球的能力,如果单论一次杀球,大家谁也不见得比谁高出多少,但是防守能力却往往存在明显差距,毕竟接杀的技术含量还是要高于杀球的,还对精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可能在一场比赛的最后时间,还能杀出400+的杀球,但精力在不断损耗,身体愈发疲惫的情况下防守意识也会愈发下滑。杀球技术含量较低(刨除打落点因素,毕竟这不像是平高那种一不小心就主动变被动的出球),球速最快,对对手压迫极重,非常考验防守能力和精力,因此不失为一种效益极高的主动球方式。
上面是单打的情况,至于双打,其实有很大共通之处。
羽毛球的一切技术皆可从最古老的单项——男单当中找到源头,羽毛球男单比赛中近乎涵盖了羽毛球比赛中所能出现的所有技术。双打融合了单打的技术,由于节奏极快,复杂多变的技术逐步简化为三个方面——发接发、平抽挡、杀接杀,分别对应前场、中场、后场,也刚好分别是东南流(以印尼为首)、韩国、中国的优势所在。
双打由于是两个人,跑动压力变小,所以面对高球、吊球这种以调动对手为主的出球时,会更容易应对,几乎不用像单打那样考虑下一拍步伐上的连贯,所以会更在意抢主动。己方面对后场高球,人已到位,对方守势,我方主动,如果给高球,对手顺势就杀,己方直接丧失主动,陷入抽挡环节甚至攻守易势;如果给吊球,对方直接冲网,是放网还是推球甚至扑球都是对手说了算,当然不排除收吊假动作晃死对手的,业余双打杀吊结合往往是因为杀球薄弱连贯能力差,专业的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一直杀,吊球顶多是一种打开球路多点开花调动对手的存在,能得分也往往是对手失误或者忌惮杀球防守站位偏后所致。杀球,有一定几率直接得分(钉地板或对方受迫性失误),有一定几率对方回球被我方前场球员拦截得分,如果顶到后场来,继续杀,重复上述过程,连贯下来对手很难摆脱,进攻方可以将优势延续至得分。另外,羽毛球双打是个富含激情的运动,运动员场上的气势非常重要,强大的气势可以增强自信,并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而提振士气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大气磅礴的杀球。在打到关键分的时候,或者局势比较胶着的时候,双方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都会手紧,这时候占据主动的一方往往更容易得分,所以双方都拼命地抢主动。这也就是双打当中,双方都会尽量避免起球的原因。
综上,杀球很多时候还是很必要的。
王八念经时间结束,现在对题主的问题来点简单粗暴的解释。
1.谁说杀球几乎都能接起来?大量没接起来的被你忽略了。
2.杀球甭管得不得分,首先很涨气势啊。
3.林丹有云:杀球只是一种武器,你一定要拥有它,但不一定要使用它。
不幸的是很多人眼睛只放到最后一句上了。
4.杀球是维持主动的最好手段,很多时候杀球不是为了直接得分,而是想保持下压。
5.拉吊不行,杀球便是最佳的得分手段。
6.手紧的时候,杀球失误率最低。
7.紧张的时候,杀球令人身心释放。
8.打球讲究线路多变多点开花,杀球便是其中一朵。
9.或许这球不杀就会被动。
10.接住了又如何,质量差的接杀下一拍一样搞死他。
11.帅呀(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