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翻译Sweating like a pig, feeling like a fox?
阅读群里有同学发了一张英文海报,很有趣,大家就开始讨论怎么翻译海报中的宣传语。
由于缺乏必要的语境,群里立刻有同学开始猜测。
同学甲:披着羊皮的狼?同学甲的思路应是这样的:某物看起来是不会攻击别人的猪,但其实是狡猾的狐狸(或狼)。详细地说,猪,在大家印象中确实不怎么攻击人,就是蠢了一点。比如《西游记》里的猪悟能,你说他伤害谁了吗?他确实没怎么伤害别人,只不过贪吃好色而已。狐狸,可以说与狼相似,有点让人抵触,甚至发毛,它们太精灵了,以至于不能信任了。那么,翻译成“披着羊皮的狼”,似乎真的借助了现有词汇,表达出了原来海报的意思。
但是,如果稍加思考,我们便不难发现上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问题。
问题一:过于依靠旧有知识储备来思考问题问题二:不合适地套用成语俗语问题三:不考虑具体语境以上三个问题其实是互相联系的。正是因为缺乏语境意识,所以我们常试图使用已有知识储备去解决问题,不加选择地套用成语俗语的原因也在于此。但具体说起来,每个问题又都有值得说道剖析之处。
就问题一而言,依靠旧有知识的人,往往懒于搜索。因为相信自己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所以不愿意多加借助外界知识。做翻译时如果不多查证,遇到pig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将之对应成“猪”;如果遇到monetary policy,我们将之对应成“货币政策”。可是这两种情形存在明显不同。当你提到“猪”时,你确实知道猪的形象和寓意。而当你提到“货币政策”时,你很可能只知道这一称谓,却不知其具体指代了。旧有知识有时能帮助我们,但也能暗中掣肘,发挥负面作用。
问题二中的现象其实颇为普遍。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在心里就埋下了“翻译时使用成语俗语就可以让译文更厉害”的种子。“披着羊皮的狼”是伊索寓言里的故事,事实,我们常有套用成语俗语的习惯。这里略举陈德彰老师在《翻译辨误》提到的翻译案例。“Its a good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该怎么翻译?胡乱套用成语俗语,就错误译成了“知子莫若父”。可此句话的实际含义是“再好的父亲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儿子”。更加常见的误译是把“Love me, love my dog”翻译成“爱屋及乌”,陈老师的分析更加透彻到位,此处直接引用原话:
问题三中的问题是一个颇为宏大的问题。我们讨论翻译问题时,如果只是讨论文字本身,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文字是沟通的媒介,虽说文字自身有其魅力,但若为此魅力而舍弃沟通的功用,也不可取。初学者讨论翻译问题时,习惯于将文字抛出,而不一并介绍此句所在语境(context),那么别人也就无法真正参与到翻译问题的讨论中。如今,移动互联网极大方便了学习交流,虽然方便了,我们也仍旧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礼貌提问,给出问题的背景,方便他人了解进而参与讨论,也真正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由“披着羊皮的狼”这一译法而引申出了那么多的评语,实在不是我说话啰嗦,而是确实有话可讲。现在我们言归正传,讨论海报宣传语的译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海报出现的背景,也就是上面说到的语境。
我们可以从图中“#thisgirlcan”的标签(hashtag)判断出来,这张图是当时某一社会活动的宣传海报。那么,我们就要去查询“THIS GIRL CAN”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来到了This girl can
首页。
This Girl Can is a national campaign developed by Sport England and a wide range of partnership organisations. It’s a celebration of active women up and down the country who are doing their thing no matter how well they do it, how they look or even how red their face gets.借助图片和文字,很容易判断出来这是以运动健身为中心的社会活动,而且活动针对的对象大多是英国女性。查看官网介绍,不难看出发起运动的原因:让更多的英国女性积极健身,不要管健身时好不好看,专业不专业,关键是要动起来。
《每日邮报》也发出了跟进报道:
新闻报道的笔力更为集中,寥寥几句话就把事情原委说清道明了。
研究表明,英国女性积极健身的人数比男性少了200万,但这200万人里面75%想要多加锻炼(发起活动的原因)英格兰体育理事会看到了研究报告,向女性了解情况,发现女性不运动的最大阻碍是她们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事件进展)理事会想让女性自信多一点,运动多一点,就发起了“姑娘你可以”这项活动(结果)点击链接查看活动宣传视频:姑娘你可以
至此,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这一活动的大致内容。
其次,了解相关海报。
我们先对比本次活动的其他海报,好有一个整体观感。
这里lap的意思是“be one or more laps ahead of (another competitor) in a race (在跑道上)比(另一竞赛者)领先一圈或数圈”(牛津高阶);couch是(坐卧两用的)长沙发,不过这跟中国古语里的“榻”又不太一样。整句话的意思也很明白了:我骑得慢,但我已领先所有坐在沙发上的人。
口语中“Deal with it.”的语气值得玩味。如果别人不同意你的看法,你就可以对他/她说这句话,有点像“我就这样了,你爱咋咋地”的味道。后来这一流行语(catchphrase)就火了,以此互联网文化基因(meme)为基础,衍生出了很多动图。(更详尽的分析参看此链接http://knowyourmeme.com/memes/deal-with-it
)这张海报里的文字如果汉化一下,可以译为“我爱踢球。这就是现实。”“本姑娘就是爱踢球。就这样了怎么滴。”
这张海报的文字改写自Thomas H. Palmer的名言“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 try, try, try again.”原话说的是坚持的重要性。后来这句话被很多人改(吐)写(槽)了,比如:
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 failure may be your style.(第一次尝试如果失败了,那么失败可能就是你的风格。)
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 blame your parents.(第一次尝试如果失败了,就怪你爹妈吧。)
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这张海报所用宣传语的意思了。我们健身的时候,常常搞不懂所谓的“标准姿势”,正是因为搞不懂,于是就慢慢不锻炼了。但我们不必这样遵守所谓的标准,“第一次尝试如果失败了,就随心所欲地锻炼吧。”
最后,确定海报翻译风格和译文。
至此,我们可以百分之百地断定,“Sweating like a pig, feeling like a fox”肯定不是“披着羊皮的狼”的意思了。大致意思应该是,我现在胖得像猪一样,运动时还留着汗,但我运动时却觉得像狐狸一样轻松。
但这毕竟是海报宣传语,我们不能简单地翻译一下,不能太啰嗦,要节省广告位的空间。我在群里抛砖引玉,提出“如猪般挥汗,如狐般矫健”的译法。这种译法看似对仗工整,节省了文字,但其实也是没考虑到语境,或者说,没考到宣传效果。假如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活动,那么我们就要把这种宣传标语翻译成中文,并且考虑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初衷是什么?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In This Girl Can we want to tell the real story of women who exercise and play sport. They come in all shapes and sizes and all levels of ability. They have a myriad of reasons for doing what they do.
If you are wondering if you should join them - or carry on - this campaign says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if you are a bit rubbish or completely brilliant, the main thing is that you are a woman and you are doing something, and that deserves to be celebrated.要想让别人参与进来,我们不可能用“温馨提示”这样的字眼,因为这会给人一种事不关己的感觉。如果要增强效果,就要使用召唤语气,让别人相信,参加活动之后,能给自己带来真正改变。比如,有的广告是“你的能量 超乎你想象”就很有代入感,让人更有自信,至少相信自己喝完饮料后会更加厉害。
怎么处理“Sweating like a pig, feeling like a fox.”这句宣传语呢?这里提供以下几种版本:
我看起来笨拙如猪满身流汗,但我此时感觉如灵狐般矫健。(啰嗦了一点,但也算是保留了原文意思)
笨拙又如何?汗水终将让我如灵狐般矫健。(群里同学想出来的版本)
运动的你大汗淋漓,运动的你身轻如燕。(我新想到的版本,干脆不要原文pig和fox的比喻了)
仍旧是抛砖引玉,仅供参考。大家可以在公众号文章下面留言提供自己的版本(原文链接在本文最上方)。
写到这里,再多说一点话。也许你看到这个翻译案例,不会像文章开头的同学一样漫无目的地猜测。但是,文中说到的问题,我们有时仍旧会忽视。望文生义的情形实在太多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避免;至于语境,不管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专业翻译(或者说,准专业翻译)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并非是看了英文后就立刻给出中文,或者看了中文之后就立马翻成英文。做翻译,做设计,做各种工作,都需要一个过程。同声传译确实需要立刻口译出来,但是还有更多翻译任务不是能立刻口译的,是不能立刻给出答案的,需要搜索、调查的过程。
之前我在《朋友啊,我真的没法帮你“随便翻翻”》一文中说到翻译不易。但愿本文的小小案例也能让更多朋友了解翻译是一项专业工作,能让大家对翻译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
关于作者 | 胡学长,误入培训业的文学爱好者,上外英语学院文学学士,上外高翻学院翻译硕士。
公众号 | 高翻考研 (ID: MTI_China)
阅读更多 | 往期文章目录
微博 | 古月两青水
QQ资源群 | 28366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