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各项国际赛事的含金量及运动员职业生涯评价标准?
12.13更新。
感谢
在评论区问的问题,为此我去查了资料,如果按照我们认为的全满贯标准,即便是加上全英赛,高崚的混双项目也是拿齐了全满贯的(女双差了奥运会)。如果是这样,那么早在林丹以前,张军高崚就已经是混双项目的全满贯了。
那么……林丹只能说是男单项目的第一个全满贯,以及双圈全满贯第一人了。
以及……如果全英赛算全满贯,那李宗伟为什么不算拿过世界冠军?
于是……我也懵逼了,有懂行的朋友欢迎来讨论。
以下为正文。
—————————————————————————————
谢邀。
含金量最高的赛事毫无疑问是奥运会。理由,不需要说了吧?
奥运会下面有个特殊的,亚运会。亚运会的奖项按理来说不算世界冠军,但是亚洲的羽毛球整体水平非常强,使得亚运会之于奥运会,就像足球项目里欧洲杯之于世界杯,而且亚运会也是四年一届,因此成为全满贯很重要的一项,欧洲选手就不会看这一项。
其次,汤姆斯杯,尤伯杯和苏迪曼杯。
这三个杯意味着集体荣誉,很多逆天强者巅峰期睥睨天下,终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拿一次汤尤杯和苏杯,就因为本国的其他项目选手不给力。三大杯也是对一个国家教练组最大的褒奖。唯有一个国家同一时期内各个项目人才井喷,才有可能拿到三大杯。有一件事可以看出三大杯的重要性,蔡赟回忆过,在黄金一代还没崛起时,国家队训练馆里的横幅写的是“汤姆斯杯还在印尼队手里”,这就相当于是那个时间点里国家队的最高目标,就是夺回汤姆斯杯。后来中国队黄金一代地表最强,三大杯拿到手软,反而成了李永波的100个世界冠军目标最好的实现手段。只要淘汰赛阶段上过场,队伍最终夺冠,即可视为夺冠成员,就算世界冠军。
再次,世锦赛,可以说是所有世界冠军里最容易拿的了,经评论区的朋友指正,应该是四年三届,奥运年停办。今年不成明年再来,仍然有很多强手终其一生都拿不到一届世锦赛,比如李宗伟。
以上的荣誉是全满贯的的达成条件,就目前来说达成了全满贯的只有四个人:
林丹,双圈全满贯。
赵芸蕾,混双项目全满贯,女双项目全满贯。
张楠,混双项目全满贯。
田卿,女双项目全满贯。
再往下就是不算世界冠军的各类公开赛了,一般来说公开赛会给本国年轻选手大量参赛的名额,因此精彩程度就打了水分。
首先就是全英公开赛,百年历史,羽毛球的发源地,号称“小世锦赛”,重要程度仅次于世锦赛。也有一种说法,全满贯要算上全英公开赛,不过能有本事拿全满贯的,全英公开赛自然不在话下。
然后就是各类公开赛了。
至于年终总决赛,就类似于中国一些单位和机构的年会。把部门领导(各个单项积分前八名)和业界精英(外卡参赛)找一风景优美的地儿(迪拜)开个会总结一下,然后发奖金(积分似乎会多一些,奖金也比一般的公开赛多一点)。
到了赛季末,是运动员最疲劳的时候,但凡有能耐的运动员,一年下来该拿的荣誉也拿到了,真看不上这个比赛。尤其是中国队,不是自主训练,不需要奖金来维持自己参赛训练的开销,队里人才够,也不需要以赛代练,就更看不上了。比如傅海峰,奥运会都拿了,年终总决赛算什么,一年下来一身伤病,哪怕不退役,换做是我,也宁愿在家陪老婆孩子休整一段时间。